六十年通信巨变:大国崛起的关键十年

0 下载量 6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3 收藏 23KB DOCX 举报
"《通信60年的十个发展经验》一文详细回顾了中国通信业从1949年至2019年的重要发展历程。起初,通信设施极其匮乏,全国电话普及率极低,主要依赖无线电台和少数城市内的有限设施。然而,随着“一五”计划期间的大力投资,尤其是对长途有线通信网和城市自动电话设备的建设,许多县镇得以接入电话服务,通信质量得到提升。 然而,由于冷战和技术封锁的环境,以及政治运动对投资的干扰,到1978年,中国的通信事业明显落后于国际水平。电话普及率仅为0.38%,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巨大,且大部分通信仍依赖人工接续和原始设备。这一阶段的投资总额相对较少,仅为60亿元人民币。 转折点发生在1978年之后,通信业的战略定位转向服务于社会经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初装费减免和外资引入,极大地促进了通信业的飞速发展。电话普及率快速上升,从1990年的1.1%增长到1995年的4.66%,最终实现电话用户数突破10亿,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市场。 在这60年的历程中,中国通信业积累了两个关键经验: 1. 融入大局与改善民生:1979年的邮电工作会议确认了通信业的社会生产力地位,通信业借此机会利用政策优势,如收取初装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优惠政策,实现了行业初期的资本积累。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通信业逐渐转变为现代信息服务提供商,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坚持自主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通信业始终注重自主研发。例如,早在1964年,邮电部就开始组织研发600路微波和载波设备,这反映了国家对于本土技术发展的重视。进入80年代,国家更是鼓励创新,通过引进国外技术的同时,加强自主研发,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总结起来,中国通信业的发展经历了一段从落后到赶超,再到全球领先的历史,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国家经济的强劲支持。今天,中国通信业已迈进3G时代,正以前沿的角色参与全球通信行业的竞争,为新时代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2023-06-10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