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实验报告:顺序存储结构线性表实现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5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30 收藏 1.11MB DOCX 举报
"王明明的CS1705实验11报告——基于顺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实现" 这篇实验报告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顺序存储结构来实现线性表的各种基本操作。线性表是一种基础的数据结构,通常用于存储和处理有序数据序列。在这个实验中,王明明构建了一个演示系统,该系统具有一个简单的菜单,允许用户进行多种线性表管理操作。 1.1 问题描述 实验的主要目标是构造一个顺序表,该表可以执行一系列操作,如初始化、销毁、清空、判断是否为空、求表长度、获取元素等。此外,系统还支持文件存储和加载线性表的内容,增强了数据的持久性。 1.2 系统设计 设计中包含了12种基本运算,每个运算都对应一个特定的函数。这些函数包括: - InitList(L):创建一个空的线性表L。 - DestroyList(L):销毁已存在的线性表L。 - ClearList(L):将线性表L清空,使其变为空表。 - ListEmpty(L):检查线性表L是否为空,返回TRUE或FALSE。 - ListLength(L):返回线性表L中数据元素的数量。 - GetElem(L, i, e):获取线性表L中位置i的元素,将其值赋给e,要求1≤i≤ListLength(L)。 - LocateElem(L, e, compare()):查找与e满足特定比较关系的第一个元素的位置,若不存在则返回0。 - PriorElem(L, cur_e, pre_e):如果cur_e是L中的元素且不是第一个,返回其前驱元素,否则操作失败。 - NextElem(L, cur_e, next_e):如果cur_e是L中的元素,返回其后继元素。 - InsertList(L, i, e):在线性表L的第i位置插入元素e,1≤i≤ListLength(L)+1。 - DeleteList(L, i, e):删除线性表L中位置i的元素,返回被删除的元素。 - ListTraverse(L, visit()):遍历线性表L,对每个元素调用visit()函数。 1.3 系统实现 实验报告中这部分详细阐述了这些函数的实现逻辑和算法,包括数据结构的设计、内存管理以及各种操作的具体步骤。这涉及到数组作为底层存储结构,以及如何高效地执行增、删、查、改等操作。 1.4 实验小结 实验报告的最后部分,王明明可能会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挑战、解决方案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可能还会讨论性能优化和潜在的改进方向。 参考文献和附录A中包含的是进一步阅读的资料以及实现这些操作的源代码,提供了深入理解实验实现的详细信息。 这个实验报告对于理解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操作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展示了如何通过编程实现这些操作,是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的良好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