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能源电力系统:走向碳中和的关键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7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29 收藏 3.21MB PDF 举报
"该文件主要探讨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性。文中指出,随着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的广泛应用,电力系统的构成正经历着从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转变的过程。然而,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到了‘柔性化电力技术’的概念,强调了‘网、储、多能互补’以及建立完备的产业链条和标准体系的重要性。此外,文件还讨论了煤电的角色,提出煤电应进行灵活性改造,参与深度调峰,并通过补偿政策体现其价值。水电和核电也被认为是新型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应有序发展。" 详细说明: 1. **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 随着全球对碳中和的追求,构建以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成为关键。这种转变有助于降低碳排放,推动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 2. **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挑战**: 风能和太阳能的输出受到天气条件的影响,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这要求电力系统需要具备更好的调节能力和存储解决方案,以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 3. **柔性化电力技术**: 为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的问题,专家提出柔性化电力技术,它涉及到电能产生、输运和应用各环节的有效控制,旨在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4. **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 中央财经委员会强调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保障电力安全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需要下大力气研究和实施。 5. **电源结构多元化**: 在转型过程中,化石能源电力与非化石能源电力将共存,非化石能源将逐渐占据主导,同时需要多能互补策略,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 6. **煤电的角色**: 煤电应进行灵活性改造,参与调峰,以提供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并通过补偿政策确保其经济效益。 7. **水电和核电的发展**: 水电作为清洁能源,仍有发展潜力,应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稳定基荷作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核电也将有序发展,为电力供应增加可靠选项。 8. **备用应急电源**: 文件建议利用大数据预测电源出力情况,以10%的电厂作为备用,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整体来看,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不仅涉及技术层面的创新,还需要政策支持、产业链优化和市场机制的完善,以实现能源结构的深度转型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