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底框结构建筑的抗震鉴定与加固建议

需积分: 10 0 下载量 8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1.61MB PDF 举报
"某砖混底框结构检测与抗震鉴定 (2011年) - 刘伯栋, 马志林" 这篇2011年的工程技术论文详细探讨了某员工宿舍楼的砖混底框结构的检测与抗震鉴定过程。文章作者是刘伯栋和马志林,分别来自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和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事务所。这篇论文关注的重点是对使用时间较长的此类建筑进行结构强度校核和安全性评估。 论文首先介绍了工程概况,指出该宿舍楼建筑面积为1150平方米,上部为6层底框结构,其中1-2层为框架结构,3-6层为砖混结构,总高度为20米。建筑平面接近矩形,采用不同尺寸的轴线布局。结构填充墙使用粘土砖,外墙厚度240mm,间隔墙厚度120mm,楼板为现浇,屋面为上人屋面。由于建筑年代久远,需要根据新的抗震规范进行安全检查。 在结构检测部分,论文提及了对结构倾斜情况进行测量,选取四个角点进行测量,结果显示结构存在一定的倾斜,但并未提供具体数值。此外,论文还提到原设计按照6度抗震设防,但考虑到现行规范的变化,抗震承载力验算参照原设计规范,而构造措施则按照7度抗震设防标准执行。 论文的核心内容是通过查勘房屋现状、检测主要构件材料强度和调查构件配筋来对结构进行强度校核和抗震安全性评定。这些步骤对于确保建筑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因为它们能够揭示结构是否存在潜在的破坏风险。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论文将能够确定是否需要对结构进行加固或其他维护措施,这对于类似的老旧建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包括底层框架、检测、强度校核和抗震鉴定,表明论文的重点在于这些领域。中图分类号为TU317+.9,文献标识码为A,这表明论文属于建筑工程技术类别,并已通过学术审核。 这篇论文提供了关于砖混底框结构检测和抗震鉴定的实践案例,对于从事建筑结构安全评估和加固设计的专业人员来说,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它不仅揭示了具体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还强调了在不同抗震设防标准下如何进行结构安全评估,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理论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