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定位原理:线性化伪距观测与差分定位

需积分: 33 4 下载量 15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4 收藏 2.64MB PPT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了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和不同定位方法,包括单点定位、相对定位和差分定位。单点定位是测定接收机在地球坐标系中的绝对位置,适用于导航和测量等领域。相对定位则关注测站与参考点之间的相对位置,适合精密定位。差分定位通过两台接收机的观测值求差来提高精度,适用于实时高精度应用。此外,还提到了静态和动态定位的概念,以及快速定位方法的发展。" 在GPS定位中,观测方程通常是基于伪距或载波相位测量的。线性化后的伪距观测方程是定位计算的基础,它考虑了卫星与接收机间的距离,即伪距,同时考虑到各种误差源,如卫星钟误差、信号传播延迟、接收机钟误差等。这些误差在方程中表现为未知参数,通过解算这些参数,可以得到接收机的位置。 6.3节提到的伪距测量是指利用GPS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来计算距离,但由于信号传播速度并非恒定,因此实际的距离会受到大气折射、多路径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观测到的伪距与真实距离存在偏差。 6.4节的载波相位测量是更高精度的定位方法,通过测量卫星发射的射频载波的相位变化来获取距离信息。这种方法能提供毫米级的定位精度,但需要连续跟踪和记录载波相位,使得数据处理复杂。 差分GPS定位(6.7节)是通过一个固定的基准站和一个移动站,通过比较它们对同一卫星的伪距或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差异,消除共有的系统误差,从而提高定位精度。这包括伪距差分和相位差分,前者适合于实时动态定位,后者则用于极高精度应用。 6.10节的卫星导航方法讨论了多种定位策略和技术,包括单点定位、相对定位和差分定位,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如船舶导航、地质勘探、地壳形变监测等。其中,静态定位适用于需要长时间稳定观测的情况,而动态定位则适用于车辆、飞机等快速移动目标的实时导航。 GPS定位原理涉及复杂的数学模型和误差修正技术,通过巧妙地处理观测数据,可以实现从一般导航到精密测量的各种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GPS定位方法不断优化,如快速静态相对定位等,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和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