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结构体详解:历史背景与应用

需积分: 37 10 下载量 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4 收藏 7.98MB PPT 举报
本章内容主要围绕C语言第三版中的"结构体概念"展开,讲述了C语言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以及它在计算机编程中的地位。首先,C语言作为国际上广泛流行的高级语言,起源于1970年的B语言(BCPL),由美国贝尔实验室设计,主要用于UNIX操作系统的开发。B语言虽然精练且接近硬件,但数据类型不明确。1973年,D.M.Ritchie在此基础上改进,创建了C语言,主要解决了B语言的不足,并成功应用于UNIX第5版的重写。 C语言的兴起与UNIX的普及密切相关。随着1975年UNIX第6版的发布,C语言因其优点逐渐受到广泛关注。随后,1977年的《可移植C语言编译程序》促进了C语言在不同平台上的应用,并于1978年诞生了经典的著作《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由Kernighan和Ritchie合著,奠定了C语言的标准基础。 C语言经历了多次标准制定,如ANSI C的发布,以及1990年ISO对C语言的接纳和后续修订。这些标准的制定确保了C语言的兼容性和一致性,尽管不同的编译系统可能存在细微差异,但本书的叙述主要基于ANSI C标准。 在本章中,结构体这一关键概念将被深入探讨。结构体允许程序员将不同类型的数据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便于管理和操作。结构体的定义包括成员变量的声明和初始化,而结构体数组则允许存储多个相同结构类型的对象。学习和理解结构体对于处理复杂数据结构和模块化编程至关重要。 本章将帮助读者掌握C语言中结构体的基础知识,包括如何定义、引用和操作结构体以及它们在程序设计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回顾C语言的历史和标准演变,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种强大的编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