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表与顺序表操作详解:长度计算与元素提取

下载需积分: 11 | PPT格式 | 1.04MB | 更新于2024-07-13 | 18 浏览量 | 13 下载量 举报
收藏
本资源是一份关于C语言和数据结构的课件,主要讲解了线性表的概念,特别是顺序表的实现和操作。其中包括求表的长度、提取表中元素值的函数,以及顺序表的基本操作如初始化和按值查找。 在数据结构中,线性表是一种基本的数据组织形式,它由n(n>=0)个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组成,形成一个有限序列。线性表的特点包括:元素间存在一对一的前后关系,第一个元素无前驱,最后一个元素无后继。线性表可以分为顺序表和链表两种存储方式,本课件主要讨论的是顺序表。 顺序表是将线性表中的所有元素存储在一个连续的存储空间中,这个空间通常用数组来表示。顺序表的优点是可以直接通过下标访问任意元素,实现随机存取。其存储结构定义了一个名为SeqList的结构体,包含一个指向数据元素的指针和当前元素个数。例如: ```c typedef struct{ ListData* data; // 存储空间基址 int length; // 当前元素个数 } SeqList; ``` 对于顺序表的操作,课件提到了两个函数: 1. 求表的长度函数 `Length(SeqList &L)`,该函数返回L的length属性,即当前表中的元素个数。 2. 提取第i个元素的值的函数 `GetData(SeqList &L, int i)`,如果i在合法范围内(0 <= i < L.length),则返回L.data[i]的值;否则输出错误提示。 此外,还介绍了初始化顺序表的函数 `InitList(SeqList &L)`,它为L分配存储空间,并将其长度设置为0。按值查找函数 `Find(SeqList &L, ListData x)`,通过顺序搜索的方式查找元素x,若找到返回其在表中的位置,否则返回-1。 顺序搜索的过程是遍历顺序表,直到找到目标元素或搜索完整个表。例如,查找元素16的过程会在数组中逐个比较,直到找到16并返回其位置,而查找不存在的元素50则会遍历完整个表后返回-1。 总结起来,这份课件是关于线性表基础和顺序表实现的学习资料,包含了顺序表的定义、特点、存储结构以及相关的操作函数,适合初学者理解数据结构中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