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链理论与全球应对策略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9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9 收藏 36KB DOC 举报
自然灾害与人题目.doc 该文档主要探讨了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以及自然灾害的发生、影响、应对策略和地球系统的研究。以下是章节内容的详细解析: **第一章** - **空间分布与灾害链**:章节指出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并不均匀,北方多干旱,南方则降雨充沛。灾害链的概念在中国被首次提出是在1987年,指的是一个灾害引发其他灾害的连续过程,如火山活动可能导致一系列灾害,如火山爆发、冰雪融化、泥石流和大气污染。 - **自然灾害类型**:灾害根据影响强度和起始速率分为迁延性和骤发性两种类型。区域联系性体现在南美洲西海岸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影响全球气候。 - **启动机制与承载机制**:自然灾害的启动机制涉及诱发因素,如某些触发条件使灾害瞬间发生;承载机制研究包括自然灾害的诱发因素成灾机制、原生灾害与次生灾害的关系、减轻灾害效益评估等。 - **地理分布与应对能力**:中国火山主要分布在东北五大连池、长白山地区,发达国家虽然经济实力强,但应对自然灾害仍需国际合作。联合国通过决议设立了国际减灾十年,以应对全球灾害全球化。 **第二章** - **时间尺度与大气组成**:造山运动是地质过程中时间尺度最大的事件。大气主要由氮(78%)、氧(21%)、水蒸气、氩、二氧化碳和其他少量气体组成。 - **洋中脊与大气层**:洋中脊代表海底地壳板块的分界线,而非转换断层。大气层的质量分布并不均匀,大部分质量集中在离海平面16km处。 - **地热能利用**:冰岛是全球利用地热能最为显著的国家,但文档中的青藏铁路辅助供电系统依赖于羊八井的地热能发电这一信息可能是错误的。 - **人口与资源分布**:中国的人口压力大,人口密度和资源分配存在严重不均衡。 **第三章** - **海啸关联地震**:1960年智利地震和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引发了太平洋海啸。 **总结**: 本文档关注自然灾害的地理分布、灾害链、启动机制、承载机制,以及与地球系统、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同时,它还讨论了各国应对自然灾害的方式,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策略。此外,大气组成、地热能利用和全球能源项目也得到了提及。对于特定地区的地质构造、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以及人口和资源的挑战,文中也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