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Weblogic集群配置详解:管理与部署指南
版权申诉
5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8
收藏 550KB PDF 举报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在Linux环境下配置WebLogic集群的基本步骤和技术要点。WebLogic域是WebLogic Server管理和服务的逻辑单元,它包含了管理服务器(adminServer)和其他被管服务器(managed servers)。管理服务器是域的核心,负责集中管理和监控所有服务器的运行状态。被管服务器则是域内的应用服务器实例,它们接受管理服务器的控制和配置。
配置WebLogic集群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集群内的服务器通过IP组播UDP通信,这意味着参与集群的服务器之间必须能够相互接收UDP数据包。动态IP地址不建议用于集群,因为这可能导致组播通信不稳定。此外,为了简化管理,最佳实践推荐将管理服务器独立部署,避免将其包含在集群中。
在配置过程中,首先通过命令行启动WebLogic的配置向导,例如在weblogic81/common/bin目录下执行./config.sh,由于在非图形界面环境下,用户将通过控制台模式进行交互。配置的第一步是创建一个新的域,用户会被引导进行一系列设置,包括定义管理服务器和被管服务器的IP地址、端口以及可能的代理服务器。
例如,文中提到的测试域规划了三个角色:
1. **管理服务器(adminServer)**:在10.21.18.40:7001,负责整个域的管理和监控。
2. **被管服务器(mServer1)**:在10.21.18.41:7001,是实际处理应用程序请求的实例。
3. **被管服务器(mServer2)**:在10.21.18.40:7004,第二个实例用于提供冗余和负载均衡。
4. **代理服务器(proxyServer)**:可能用于前端请求路由,具体配置未在文中提及。
集群功能主要体现在servlet和JSP层面的负载分发,对于其他Java EE组件如EJB、JDBC、JMS等,虽然没有直接在本文中提及集群配置,但理论上它们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实现集群化,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在整个配置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使用Linux环境
- 确保管理服务器与被管服务器间的通信支持UDP
- 避免在集群中使用动态IP地址
- 管理服务器应独立部署
本文提供了一个基础的WebLogic集群配置指南,适用于Linux平台,着重于管理服务器和被管服务器的创建,以及基本的负载均衡和故障恢复功能。深入的集群配置可能涉及更复杂的网络策略和高级设置,这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
2021-11-05 上传
2021-12-14 上传
2024-10-28 上传
2023-05-11 上传
2024-10-28 上传
2023-08-09 上传
2023-07-16 上传
2024-11-03 上传
2024-11-03 上传
普通网友
- 粉丝: 4
- 资源: 10万+
最新资源
- Angular实现MarcHayek简历展示应用教程
- Crossbow Spot最新更新 - 获取Chrome扩展新闻
- 量子管道网络优化与Python实现
- Debian系统中APT缓存维护工具的使用方法与实践
- Python模块AccessControl的Windows64位安装文件介绍
- 掌握最新*** Fisher资讯,使用Google Chrome扩展
- Ember应用程序开发流程与环境配置指南
- EZPCOpenSDK_v5.1.2_build***版本更新详情
- Postcode-Finder:利用JavaScript和Google Geocode API实现
- AWS商业交易监控器:航线行为分析与营销策略制定
- AccessControl-4.0b6压缩包详细使用教程
- Python编程实践与技巧汇总
- 使用Sikuli和Python打造颜色求解器项目
- .Net基础视频教程:掌握GDI绘图技术
- 深入理解数据结构与JavaScript实践项目
- 双子座在线裁判系统:提高编程竞赛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