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仿真研究:以次级回路参数设置为例

需积分: 41 14 下载量 1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7 收藏 4.4MB PDF 举报
"次级回路参数设置-分布式事务" 本文主要探讨了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中的电磁兼容(EMC)问题,这是确保整个汽车系统及其组件正常运行的关键技术。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电磁兼容问题变得日益复杂,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中,由于电动机、大功率器件的增加以及电气设备的集中布置,形成了复杂的电磁环境。 在汽车动力驱动系统中,电磁兼容涉及到点火系统参数的设置。例如,文中提到了次级回路的一些关键参数,如高压点火线与地面之间的等效高度(r)、火花塞内电阻的尾与心电极之间的距离()、后金属壳的半径()、中心极的半径(r)、前金属壳大小()、火花塞绝缘体的相对介电系数()等。这些参数对点火电流的计算至关重要,点火电流通常在[21、120]范围内,具体计算涉及多个公式,如(3-47)、(3-48)、(3-49)和(3-53)。通过这些公式,可以确定在特定时间隙处的场度E(见式(3-54)),从而优化点火性能,减少电磁干扰。 在解决电磁兼容问题时,软件仿真被用来在设计阶段就预测和解决可能的问题,以降低成本和缩短开发周期。论文中提到采用系统学方法和等效原则来简化复杂系统的建模,特别是通过协同学理论,寻找影响系统变化的控制因素。协同学理论强调慢驰豫参量对系统整体性质的影响,通过建立计算电磁学模型,可以对汽车电磁系统进行深入研究,优化子系统性能,进而提升整个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此外,论文还提及了增程式汽车电磁系统的建模,这包括对实测数据的电路分析,以确立合理的研究模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有效地理解和解决汽车内部不同子系统间的电磁交互问题,确保在各种工作条件下,汽车的动力系统和其他电子设备能够和谐共存,减少电磁干扰,提高汽车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总结来说,本文深入探讨了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电磁兼容的重要性,强调了点火系统参数设置和软件仿真的应用,以及协同学理论在优化汽车电磁系统设计中的作用。这些研究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提高其电磁兼容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