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概论:E-R图向关系模型转换与设计

需积分: 31 8 下载量 12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3 收藏 5.58MB PPT 举报
"该资源是关于数据库理论的教育材料,主要涵盖了从E-R图到关系模型的转换,以及数据库系统概论的相关内容。教材源于萨师煊和王珊的《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并涉及到其他参考书籍。课程的学习方式包括听课、阅读和报告撰写,其中个人和集体项目要求涉及理论分析和技术实现。课程内容包括基础篇(绪论、关系数据库、SQL、查询优化、关系数据理论)、设计篇(数据库设计)以及系统篇(数据库恢复、并发控制、安全性、完整性)。" 在数据库理论中,E-R图(实体-关系图)是一种用于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属性和它们之间关系的图形工具。E-R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 1. 实体:表示客观存在的事物或概念,如学生、教师等。 2. 属性:描述实体的特性,如学生的名字、年龄等。 3. 联系:连接不同实体之间的关系,如学生与课程之间的选课关系。 关系模型是数据库的主要逻辑结构,它由一组关系模式构成,每个关系模式描述了一个实体集及其属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键和其他约束。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过程是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步骤,这个过程中,实体会转换为表,属性成为表的列,而联系则可能转化为关联表或通过外键实现。 在数据库系统概论中,通常会详细讲解以下几个方面: 1. 绪论部分介绍了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的重要性,以及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强调了数据库在信息化社会中的核心地位。 2. 数据模型,如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和关系模型,是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它们帮助我们抽象和建模现实世界的信息。 3. 关系数据库是基于关系数据理论的,包括关系代数、关系演算和SQL(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是数据库操作的标准语言。 4. 查询优化涉及如何高效地执行数据库查询,这是数据库性能的关键因素。 5. 数据库设计涵盖概念设计(E-R图)、逻辑设计(关系模型)和物理设计,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6. 系统篇探讨了数据库的恢复技术、并发控制、安全性及完整性,这些都是保证数据库可靠运行的重要机制。 课程还要求学生进行个人和团队项目,通过编写报告和制作PPT来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其中项目可能涉及数据库设计、编程实现和理论分析,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