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 HAVING短语:筛选多选课学生学号示例

需积分: 13 0 下载量 12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3 收藏 718KB PPT 举报
在本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在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中利用HAVING短语来筛选最终输出结果。HAVING是SQL中的一个关键元素,用于对分组后的数据进行过滤,这与WHERE子句不同,WHERE通常在数据检索之前应用,而HAVING在分组后对结果集进行条件判断。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SQL的发展历程。自1970年起,关系模型由E.F.Codd提出,并在随后的几年中,IBM公司的研究人员如Boyce和Chamberlin对查询语言进行了改进,最终形成了结构化查询语言SQL。SQL的特点包括综合统一(它集成了数据定义、数据操纵和数据控制功能)、高度非过程化(强调操作目标而非执行步骤)、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以及简洁的语法,使得它易于学习和使用。 在处理数据查询时,例如题目中提到的[例32],我们想要查询选修了3门以上课程的学生学号。这涉及到了SQL的聚合函数COUNT(*),该函数用于计算某个组的行数。在这个例子中,GROUP BY子句将学号(Sno)作为分组依据,然后HAVING子句用于指定筛选条件,即当学生选择课程的数量(COUNT(*))大于3时,才包含在结果集中。 具体步骤如下: 1. 使用`SELECT Sno`选择需要返回的列,这里是学生的学号。 2. 使用`FROM SC`指明数据来源,这里是SC(学生-课程)表。 3. `GROUP BY Sno`将学号进行分组,以便对每个学生的课程选择进行计数。 4. `HAVING COUNT(*) > 3`应用HAVING子句,只返回那些课程选择超过3门的学生。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HAVING在数据库查询中的重要作用,它允许我们在分组后的数据上进行高级筛选,这对于数据分析和报表生成非常有用。理解并掌握HAVING的使用对于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分析师和开发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技能,因为它能帮助他们高效地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提取出符合特定条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