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讲义:欧氏距离示例与现金识别案例

需积分: 6 0 下载量 7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8 收藏 16.58MB PPT 举报
"现金识别例子(欧氏平均距离)-识别模式讲义"是一份由蔡宣平教授主讲的课程讲义,针对信息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生,内容涵盖模式识别的基础理论、方法和应用。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让学生掌握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学会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问题,并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该讲义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 模式识别:课程的核心概念,它是指根据样本的特征将其分类到预定义的类别中,如识别不同版本和方向的人民币钞票。样本是研究的对象,如不同面额和版本的钞票;模式则是对这些对象特征的量化描述。 2. 聚类分析:可能作为课程的入门章节,学生会学习如何根据样本的相似性进行分组,形成自然的类别。 3. 判别域代数界面方程法:一种可能的分类技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区分不同类别的模式。 4. 统计判决:基于统计方法来做出分类决策,如利用概率理论判断样本属于哪个类别。 5. 最近邻方法:通过比较样本与已知类别中最近的样本来进行分类,例如在现金识别中,可能是通过最小化欧氏距离来确定钞票的版本。 6. 特征提取和选择:理解如何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最有用的信息,以便于模式识别,如传感器数据的处理和简化。 7. 教学方法:课程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避免过多复杂的数学推导,注重实例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8. 教学目标:分为基本、提高和飞跃三个层次,不仅要求学生通过考试获取学分,还鼓励他们将知识用于课题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甚至提升思维方式。 9. 参考教材:提供了多本权威教材作为学习资源,如《现代模式识别》、《模式识别-原理、方法及应用》和《模式识别(第三版)》,供学生深入学习。 10. 课程内容与安排:课程设计了系统的章节,包括引论、聚类分析、判别域代数界面方程法等,以及上机实习环节,让学生有机会亲手实践模式识别技术。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不仅能学到现金识别的具体技术,还能掌握模式识别这一通用领域的基础知识,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