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交换:静态分配原理与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14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0 收藏 1.3MB PPT 举报
线路交换(静态分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传统的电话网和早期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原理。线路交换的基本原理是在用户拨号建立连接时,预先在通信双方间创建一条物理通道,这条通道在整个通信期间保持专用,直到数据传输完毕后才被释放。这一过程包括三个关键步骤: 1. 建立线路:当用户进行呼叫时,网络会动态地在两端之间配置资源,如电路交换设备(如PSTN中的交换机),建立一条物理连接。这个阶段确保了数据传输的私密性和实时性。 2. 传输数据:一旦线路建立,数据就可以通过这条专用路径进行无干扰的双向传输,无论是文件传输、音频或视频通话,数据都能实时、连续地发送和接收。 3. 线路拆除:当通信结束后,线路被自动拆除,释放给其他等待的用户使用,这样可以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中,线路交换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SAGE系统,随后是1969年ARPA网络的出现,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诞生。随着技术的进步,如1976年以太网的发明,网络逐渐发展到局域网和广域网阶段。Internet作为分布式计算的主流,使得计算机网络能够支持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通信。 线路交换与分组交换(如IP网络)形成对比,后者将数据分成小包在网络中独立传输,适合处理大量并发连接和流量变化。尽管现代网络普遍采用分组交换,但线路交换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如实时通信)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在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时,理解线路交换原理有助于深入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机制,同时也能对比不同技术的优缺点,为实际网络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