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网络编程:阻塞与非阻塞通信解析

需积分: 19 4 下载量 15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4 收藏 1.34MB PPT 举报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TCP/IP Socket网络编程,涵盖了阻塞与非阻塞通信的概念,以及TCP/IP协议的历史和发展。" 在TCP/IP Socket网络编程中,阻塞通信和非阻塞通信是两种主要的I/O操作模式,它们直接影响到网络应用程序的效率和响应性。 1. **阻塞通信**: 阻塞通信是默认的套接字操作模式,当进行I/O操作(如发送或接收数据)时,如果数据尚未准备好,函数会挂起,等待操作完成后再返回。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编程简单,因为程序员不需要处理数据未准备好时的情况。然而,它的缺点在于,处理机在这段时间内无法执行其他任务,可能导致资源利用率降低。 2. **非阻塞通信**: 非阻塞通信则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当套接字进行I/O操作时,无论操作是否完成,调用函数都会立即返回。这种方式允许程序在等待数据的同时执行其他任务,提高了系统的并发性。但是,编程复杂度增加,需要处理数据未准备好时的逻辑,例如使用轮询或事件通知机制。 3. **TCP/IP协议**: TCP/IP协议是Internet的基础,由ARPAnet发展而来。早期的网络控制协议NCP不能适应多种网络环境,因此Kahn和Vinton Cerf提出了TCP/IP协议,它由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组成。TCP负责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通过确认、重传等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而IP则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路由,使得不同网络的主机能够相互通信。 4. **Socket编程接口**: Socket编程接口是实现TCP/IP通信的标准API,包括Windows Socket和Linux Socket。开发者可以通过这个接口创建、连接和通信,构建网络应用程序。在Windows下,可以使用ioctlsocket()函数来改变套接字的阻塞或非阻塞模式。 5. **TCP/IP网络程序框架**: 一个典型的TCP/IP网络程序通常包括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服务器端监听特定端口,接收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建立连接后进行数据交换;客户端则主动发起连接,发送数据并接收回应。在这个过程中,阻塞和非阻塞模式的选择将影响到程序的运行方式和性能表现。 6. **示例**: 实际编程中,开发者通常会使用TCP的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并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时选择合适的I/O模式。例如,服务器可能在等待新连接时使用非阻塞模式,避免因等待连接而阻塞其他任务,而在处理已有连接的数据传输时切换到阻塞模式,以保证数据的完整传输。 理解并掌握阻塞和非阻塞通信以及TCP/IP协议对于进行网络编程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开发者设计出高效、可靠的网络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