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运输系统网络模型构建与实现

0 下载量 7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收藏 867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露天矿运输系统的网络模型构建与实现,旨在优化矿山的运输效率和成本效益。文章详细介绍了如何建立网络模型,并通过数据库设计和网络数据操作将其付诸实践。 露天矿的运输系统是矿山生产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着矿山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性。运输系统的投资、成本和能耗在整体矿山运营中占据了显著比例,因此优化运输网络至关重要。为实现优化,首先需要构建网络模型。这个模型基于露天矿的采掘、运输和排土工艺,涉及多个关键元素,如采掘点、运输坡道、出入沟、排土场等。 2.1 运输系统网络的组成和描述 网络模型由静态的固定部分(如干线和半干线)和动态的变动部分(如采掘位置和排弃位置)组成。每个区段代表网络中的边,连接点则是节点。基本网络主要描绘了固定基础设施,而每次作业时,根据实际采掘和排土位置,动态添加节点以形成实时的网络模型,然后运用蚁群算法等优化方法进行优化。 2.2 节点选取的原则 选取节点时,考虑了运输系统的实际运作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采掘设备的位置作为网络的起点(入点),反映了生产源头; 2) 平盘、坡道端点和连接道路作为中间节点,它们是运输过程中的关键路径; 3) 采坑出入沟与地面运输系统的连接点,这些节点确保了矿石的进出; 4) 根据线路性质(如类型和功能),选择合适的节点,以全面反映运输流程。 2.3 权值的确定 权值是网络模型中的重要参数,通常反映了路段的运输能力、距离、成本或时间。在露天矿运输网络中,权值可能包含路线的通行能力、坡度、维护状况等因素。准确地确定权值对于网络优化算法的执行至关重要,因为它影响着路径的选择和运输效率。 3. 数据库设计与网络数据操作 为了实现网络模型,需要设计一个数据库来存储运输系统的各种信息,包括节点、边的属性和权值。数据库应支持高效的查询和更新操作,以适应运输系统的实时变化。网络数据操作则涉及到数据的插入、删除和修改,确保网络模型的动态更新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构建出一个能够反映露天矿运输系统实际运作情况的网络模型,并通过优化算法实现运输路线的优化,提高整体运输效率,降低成本,进而提升矿山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