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影响下微结构表面润湿性的研究

PDF格式 | 2.05MB | 更新于2024-09-01 | 85 浏览量 | 0 下载量 举报
收藏
"轮廓表征和温度对微结构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这篇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Surface Engineered Materials and Advanced Technology》2018年8月的期刊上,由Yuxuan Han、Yingwei Liu、Minami Kaneko和Fumio Uchikoba共同撰写。文章的DOI为10.4236/jsemat.2018.84008。研究主要探讨了微结构表面的润湿性以及温度对其的影响。 润湿性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在很多工业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在非环境温度,特别是高温(30°C至90°C)条件下。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制造具有不同结构的硅晶片来探究不同温度下的润湿性行为。他们设计并制造了三种具有微柱结构的表面,这些结构是通过光刻和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ICP蚀刻)技术实现的。 接触角是表征液体在固体表面润湿性的重要参数,它反映了固体表面与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利用接触角测量法分析了单相态液滴(例如水滴)的温度依赖性润湿性。通过这种方法,他们能够观察和记录水滴在不同温度下在微柱结构表面的湿润状态,从而理解温度变化如何影响表面的润湿性能。 实验结果可能揭示了以下几点关键发现: 1. 不同形状的微柱结构对润湿性有显著影响,这可能与微柱间的间距、高度和排列方式有关。 2. 随着温度升高,液体的表面张力可能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可能导致润湿性的增加或减少。 3. 微结构表面的几何特性可以调控润湿性,比如通过改变微柱的倾斜角度或柱间距,可以优化表面的润湿性能以适应特定的应用需求。 4. 温度对润湿性的影响可能是通过改变固体表面的能量状态以及液体的物理性质来实现的。 这些发现对于理解和优化高温环境下的工业过程,如材料涂层、热交换器、润滑系统、微流控设备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控制微结构表面的设计和温度条件,可以精确地调控材料的润湿性,以满足特定应用的需求。例如,在微电子、生物传感器或者自清洁表面等领域,优化的润湿性可以提高器件的性能和功能。

相关推荐

手机看
程序员都在用的中文IT技术交流社区

程序员都在用的中文IT技术交流社区

专业的中文 IT 技术社区,与千万技术人共成长

专业的中文 IT 技术社区,与千万技术人共成长

关注【CSDN】视频号,行业资讯、技术分享精彩不断,直播好礼送不停!

关注【CSDN】视频号,行业资讯、技术分享精彩不断,直播好礼送不停!

客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