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详细设计:类的设计与建模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4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5 收藏 477KB PPT 举报
该资源是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的软件工程课程的详细设计部分,涵盖了软件工程的各个关键阶段,包括基本任务、类的分析与设计(静态建模、动态建模、设计模式)、算法设计、人机界面设计以及程序复杂程度的度量。 详细设计在软件开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从需求分析过渡到编码的桥梁。主要任务包括确定模块中包含的对象、对象间的关系、对象的操作和属性,以及关键操作的实现算法。目标是确保软件的可靠性和易维护性,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测试性。 4.1 基本任务 详细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将需求转化为具体的实现方案,这包括定义模块中的实体,理清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预设可能的算法实现。此外,它还需要确保设计易于理解和修改,以便后期的测试和维护。 4.2 类的分析与设计 - 静态建模:关注于系统中对象类的结构元素,如类的标识、类之间的关系(如继承、关联、聚合等)、类的属性、类的操作、封装原则以及类的接口设计。 - 动态建模:主要涉及对象间的交互,包括对象、交互消息、交互顺序,以及对象状态的变化。操作的顺序和条件、触发、动作及结果也是动态建模要考虑的关键点。 4.3 算法设计 这部分涉及选择和设计适合的算法,以解决特定问题。算法的选择应考虑效率、复杂性和适用性,确保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保持代码的简洁和高效。 4.4 人机界面设计 人机界面设计关注用户与软件的交互方式,包括布局、颜色、图标和控件设计等,旨在提供直观、易用的用户体验。 4.5 程序复杂程度的度量 通过各种度量方法(如圈复杂度、代码行数等)评估程序的复杂性,帮助开发者理解代码的可维护性和潜在问题,以便优化设计。 在进行静态建模时,通常遵循以下步骤: 1. 找出对象类:根据用例描述和名词短语列表识别主要的实体。 2. 建立类之间的结构关系:定义类之间的关联、继承等关系。 3. 建立结构属性:为每个类定义其属性。 4. 分解出操作并分配到对象类:确定每个类应具有的行为。 5. 绘制类图:用图形方式展示类及其关系,以可视化设计。 此外,设计模式是软件设计中的一种最佳实践,提供了在特定场景下解决问题的通用解决方案。这些模式有助于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和灵活性。 这个课件提供了软件工程详细设计的全面概述,对于学习和实践软件开发过程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开发者可以构建更高质量、更易于维护的软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