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微观网络模型:基于孔隙结构的分析与应用

6 下载量 7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3 收藏 1.5MB PDF 举报
"基于孔隙结构的二维微观网络模型研究,由杨建、陈家军等人发表,通过分析未固结砂颗粒的孔隙结构,构建了二维微观网络模型,为孔隙尺度下的流体运动模拟提供了技术基础。研究者首先制作了二维薄片,通过图像采集和数字化处理获取了颗粒直径、孔隙直径、孔隙率等关键参数,并发现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激光刻蚀法制作模型板,实现了实际多孔介质孔隙结构与网络模型的结合,为多孔介质污染运移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这篇论文关注的是多孔介质的孔隙结构及其对流体运动的影响。作者基于未固结砂颗粒的孔隙结构,构建了一个二维微观网络模型,这个模型对于深入理解孔隙尺度下的流体运动机制至关重要。他们首先对普通石英砂进行了筛分、清洗、烘干和固结,制成了二维薄片,通过图像分析获取了颗粒和孔隙的尺寸信息。研究结果显示,孔隙率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加而减小,而孔径则与颗粒直径呈正相关,孔径分布呈现随着孔径增大频率降低的特性。 进一步,研究人员对这些参数进行分析,提取了孔隙和喉道的直径,设计并制作了网络模型图。利用激光刻蚀技术,他们将模型板制作出来,使得实际多孔介质的孔隙结构得以在网络模型中再现。这种方法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将复杂的实际孔隙结构与理论模型相结合,为研究多孔介质中如污染物运移等现象提供了更准确的模拟工具。 多孔介质的微观结构对其内部流体运动的影响广泛,既包括流体运动的微观机制,如弯液面变化、流体断开与重分布、水动力弥散等,也影响着宏观的流体运动规律,比如在石油开采和地下水污染控制等领域。因此,提高网络模型的孔隙拓扑等价性、形状不规则性和尺寸相关性对于模拟真实多孔介质的流体行为至关重要。尽管实际孔隙结构极其复杂,但通过适当的方法确定其主要特征,可以为研究提供有效手段。 这篇论文的关键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新的实验研究方法,即基于孔隙结构的二维微观网络模型,这将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多孔介质中的流体流动和污染传播现象,对环境科学和工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