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务定义详解:显式与隐式操作与ACID特性

需积分: 11 1 下载量 15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2 收藏 462KB PPT 举报
在数据库原理讲义中,事务是一个关键概念,它被定义为用户定义的一系列数据库操作,这些操作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确保数据操作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事务是数据库系统中处理并发控制和数据恢复的基础单元。 显式定义事务通常通过编程方式来实现,比如使用SQL语句,如BEGIN TRANSACTION开始一个事务,然后执行一系列相关的SQL操作,最后通过COMMIT提交事务,将所有更改永久保存;若遇到错误,可以使用ROLLBACK来撤销所有的操作,恢复到事务开始前的状态。这种方式需要用户明确地启动和管理事务。 隐式事务方式则是在用户没有显式声明的情况下,由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自动管理,按照默认规则划分事务。这种情况下,事务的开始和结束通常是根据系统的内部逻辑来确定。 事务有四个基本特性,即ACID特性: 1. 原子性(Atomicity):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不会留下部分完成的状态。 2. 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执行前后,数据库必须保持一致状态,即不会违反数据的完整性约束。 3. 隔离性(Isolation):在并发环境中,一个事务的执行应该与其他事务隔离,避免数据互相干扰,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4. 持久性(Durability):一旦事务被提交,其对数据库的更改就会持久保存,即使系统崩溃也能保持一致性。 在数据库恢复技术方面,事务是恢复策略的基础。通过记录日志(例如redo log)跟踪事务的执行状态,当发生故障时,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回滚或重做事务,以恢复到事务开始前的正确状态。此外,数据库恢复还包括了故障的分类(如宕机、介质故障等)、恢复技术(如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数据库镜像等),以及特定数据库系统(如Oracle)的恢复策略。 理解事务的定义、定义方式及其ACID特性,对于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可靠性和数据完整性至关重要。同时,掌握数据库恢复技术和并发控制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应对各种数据操作场景中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