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荷载传递法研究非均质地基中桩基的荷载-沉降特性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6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288KB PDF 举报
"非均质地基中桩基的荷载-沉降特性 (2001年)" 在桩基工程中,非均质地基中的单桩荷载-沉降特性是设计过程中的关键考量因素。通常,工程师通过静载荷试验获取桩的荷载-沉降曲线,这种方法虽然准确但成本高昂且耗时。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荷载传递分析法,并采用“桩尖位移等值法”来计算竖向受荷单桩的荷载-沉降曲线。这种方法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能够模拟现场实测数据,两者对比结果相符。 荷载传递分析法,又称传递函数法,最早由Seed和Reese在1950年代提出,用于分析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和沉降计算。该方法基于一个基本的微分方程,描述了桩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变化。方程中涉及的参数包括桩截面的位移、桩尖沉降、截面面积、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以及土壤的物理属性。 通过改进的荷载传递分析法模型,可以更精确地预测桩的荷载-沉降行为。文章还探讨了桩长、桩径以及桩身混凝土弹性模量等关键参数对荷载-沉降曲线的影响。这些参数的变化会显著改变桩的承载能力和沉降特性。例如,桩长增加通常会提高桩的承载力,而桩径的增大则可能减少沉降量。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桩的刚度,模量越高,桩的变形越小。 此外,文章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了各种工况下的荷载-沉降曲线,与现场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改进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这为非均质地基中桩基设计提供了更经济、高效的计算工具,有助于减少试验成本,提高设计效率。 关键词:非均质地基;荷载-沉降特性;桩基础;静载荷试验;荷载传递分析法;桩尖位移等值法;混凝土弹性模量 文章进一步指出,随着计算技术的进步,有限元方法在桩基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荷载传递分析法因其概念简洁、计算量相对较小、所需参数较少,仍然在工程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改良的模型不仅有助于理论研究,还能为实际工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