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发展史:冯诺依曼机到微处理器演变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5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30 收藏 632KB PDF 举报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四版1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特别是微机的发展历程和技术演变。第一章绪论部分回顾了历史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埃克特和莫克利设计,其存在两大主要缺点:存储容量小和程序编排依赖于线路连接,这促使冯诺依曼和莫尔小组提出了程序存储和控制的理念,为现代计算机架构奠定了基础。 冯诺依曼机引入了二进制数值系统,并且计算机的核心开始由最初的CPU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存储器为中心。微机的发展历史被分为几个阶段,包括早期的电子管、晶体管到后来的小规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反映了硬件技术的进步。微机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Altair的出现,它标志着个人计算机时代的开端。 章节还提到了摩尔定律,即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两年翻一番,这极大地推动了处理器性能的提升。微处理器的发展按字长划分了不同的代际,如Intel的8008、8080、8085、8086、80286等,以及 Motorola 的MC6800、68000系列,这些处理器代表了不同速度、内存容量和功能的飞跃。 从16位到32位的微处理器发展,Intel的80386标志着第四代,它的性能显著增强,速度、内存容量和处理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的区分更加明确,大型计算机朝着巨型化方向发展,而微型机则追求小型化和低成本,顺应了网络和人工智能化的趋势。 总结来说,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四版1详细讲解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演变、硬件技术的进步以及微机产业的历史变迁,这对于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计算机如何从早期的大型机发展到今天的个人设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