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关系数据库:SQL基础与数据操作详解

1星 需积分: 16 34 下载量 5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9 1 收藏 10.21MB PDF 举报
数据库原理是信息技术领域中的核心概念,它涉及数据的组织、存储、管理和访问。本章节详细讲解了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这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数据管理的标准工具。SQL,全称为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具有以下特点: 1. 综合统一:SQL作为一种统一的语言,支持数据定义、查询、操纵和控制等多方面的操作,避免了使用多种不同语言进行数据处理的困扰。 2. 高度非过程化:SQL强调的是声明式编程,用户只需描述想要的结果,而不是如何达到结果,这使得代码更易于理解和维护。 3. 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SQL操作基于数据集合,能够一次处理大量数据,非常适合大数据环境下的处理需求。 4. 语法简洁:SQL提供了简洁的语法结构,即使对于初学者也相对容易上手,减少了学习曲线。 5. 动词与功能:SQL中包含一系列动词,如CREATE、DROP、ALTER用于数据定义,SELECT用于数据查询,INSERT、UPDATE、DELETE用于数据操纵,GRANT和REVOKE用于数据控制。 在SQL的数据定义部分,操作对象包括表、视图和索引。例如,CREATE TABLE用于创建新表,DROP TABLE用于删除表,ALTER TABLE用于修改表结构;CREATE VIEW用于定义视图,DROP VIEW用于删除视图;CREATE INDEX用于创建索引,DROP INDEX用于删除索引。定义语句格式清晰明确,强调了每个元素的作用和限制条件,如列名、数据类型以及完整性约束。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分析师、程序员和其他数据相关工作者能够有效地利用SQL进行数据处理,实现高效的数据管理,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安全性。无论是处理日常业务数据还是大规模数据分析项目,掌握SQL都是至关重要的技能。同时,嵌入式SQL的应用也使得SQL可以在其他编程环境中无缝集成,进一步扩展了其应用范围。 理解数据库原理和SQL标准语言是进入IT行业,特别是数据库管理、数据科学等领域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你可以更好地驾驭数据,推动业务决策和创新。
2008-12-26 上传
不多说了,看了就知道好不好,不好了板砖伺候~· 吐血收藏,极致推荐!!!!!!! 当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这一概念时就有不同的定义(当然是描述性的)。例如,称数据库是一个“记录保存系统”(该定义强调了数据库是若干记录的集合)。又如称数据库是“人们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该定义侧重于数据的组织)。更有甚者称数据库是“一个数据仓库”。当然,这种说法虽然形象,但并不严谨。   严格地说,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在经济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关的数据放进这样“仓库”,并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常常要把本单位职工的基本情况(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籍贯、工资、简历等)存放在表中,这张表就可以看成是一个数据库。有了这个"数据仓库"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询某职工的基本情况,也可以查询工资在某个范围内的职工人数等等。这些工作如果都能在计算机上自动进行,那我们的人事管理就可以达到极高的水平。此外,在财务管理、仓库管理、生产管理中也需要建立众多的这种"数据库",使其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财务、仓库、生产的自动化管理。   J.Martin给数据库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结构化的,无有害的或不必要的冗余,并为多种应用服务;数据的存储独立于使用它的程序;对数据库插入新数据,修改和检索原有数据均能按一种公用的和可控制的方式进行。当某个系统中存在结构上完全分开的若干个数据库时,则该系统包含一个“数据库集合”。   定义2   数据库是依照某种数据模型组织起来并存放二级存储器中的数据集合。这种数据集合具有如下特点:尽可能不重复,以最优方式为某个特定组织的多种应用服务,其数据结构独立于使用它的应用程序,对数据的增、删、改和检索由统一软件进行管理和控制。从发展的历史看,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高级阶段,它是由文件管理系统发展起来的。 [编辑本段]数据库的基本结构   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分三个层次,反映了观察数据库的三种不同角度。   (1)物理数据层。   它是数据库的最内层,是物理存贮设备上实际存储的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原始数据,是用户加工的对象,由内部模式描述的指令操作处理的位串、字符和字组成。   (2)概念数据层。   它是数据库的中间一层,是数据库的整体逻辑表示。指出了每个数据的逻辑定义及数据间的逻辑联系,是存贮记录的集合。它所涉及的是数据库所有对象的逻辑关系,而不是它们的物理情况,是数据库管理员概念下的数据库。   (3)逻辑数据层。   它是用户所看到和使用的数据库,表示了一个或一些特定用户使用的数据集合,即逻辑记录的集合。   数据库不同层次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映射进行转换的。 [编辑本段]数据库的主要特点   (1)实现数据共享。   数据共享包含所有用户可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包括用户可以用各种方式通过接口使用数据库,并提供数据共享。   (2)减少数据的冗余度。   同文件系统相比,由于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共享,从而避免了用户各自建立应用文件。减少了大量重复数据,减少了数据冗余,维护了数据的一致性。   (3)数据的独立性。   数据的独立性包括数据库中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应用程序相互独立,也包括数据物理结构的变化不影响数据的逻辑结构。   (4)数据实现集中控制。   文件管理方式中,数据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不同的用户或同一用户在不同处理中其文件之间毫无关系。利用数据库可对数据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并通过数据模型表示各种数据的组织以及数据间的联系。   (5)数据一致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主要包括:①安全性控制:以防止数据丢失、错误更新和越权使用;②完整性控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③并发控制:使在同一时间周期内,允许对数据实现多路存取,又能防止用户之间的不正常交互作用;④故障的发现和恢复: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一套方法,可及时发现故障和修复故障,从而防止数据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