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ICP算法提取结构体全方位变形量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18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317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一种改进的结构体整体变形量提取算法,该方法基于K-最邻近点搜索的ICP算法,并结合局部匹配技术,能够提取包括方向和大小在内的多维度变形信息。作者马国正通过优化ICP算法,解决了最邻近点搜索可能出现的重复问题,实现了对两期点云数据的全局配准和归一化处理。通过局部匹配,可以获取结构体的3个旋转向量和3个平移向量,全面反映结构体的变形状态。这种方法经过实例验证,证明在结构体变形提取中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在传统的三维激光扫描变形量提取过程中,通常依赖于DEM(数字高程模型)来计算一维变形量,而忽视了不同方向上的变形情况。马国正的研究针对这一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方法。他首先改进了经典的ICP(迭代最近点)算法,尤其是优化了K-最邻近点搜索过程,减少了重复匹配的问题,提高了算法的效率和精度。 在优化后的ICP算法基础上,马国正采用了两期点云数据进行全局配准。这个步骤是通过比较和调整不同时间点扫描的点云数据,使得它们在空间上对齐,从而能够分析出结构体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移变化。配准后,对结构体点云进行归一化处理,确保了后续分析的标准化。 接下来的关键步骤是局部匹配。通过这一过程,算法能够在局部区域内寻找最佳对应点,从而获得结构体在各个方向上的变形信息。具体来说,算法能够计算出3个旋转向量,分别代表结构体在X、Y、Z三个坐标轴上的旋转变形;同时,还能得出3个平移向量,反映结构体在三个维度上的平移量。这些信息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结构体的整体变形量,为工程安全评估提供了详尽的数据支持。 通过实际案例的应用,马国正的算法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能够有效地提取和量化结构体的变形情况,这对于监测和预防结构失效,尤其是在土木建筑、桥梁隧道等领域的安全监控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方法不仅提升了变形测量的精度,也扩展了变形分析的维度,为未来点云数据处理与结构健康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