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数据库:数据结构、操作与完整性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6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5 收藏 127KB PDF 举报
本章节主要探讨了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基础,从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出发,深入解析了核心概念。首先,介绍了数据库中的基本元素,如域(Domain),它是一个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定义了数据的基本单位。接着,通过笛卡尔积(Cartesian product)的概念,描述了如何将多个域组合成二维表,其中每个元组(Tuple)代表一个数据记录,每一列对应一个域,这是关系数据的主要表示形式。 在关系模型中,关系被定义为在一组域上的子集,例如,R(D1,D2,...)表示一个在域D1、D2等上的关系,其中R是关系名,D是域,n表示属性或度。关系可以分为不同类别,包括基本关系(如基本表或基表)、查询表和视图表,每种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特征。 关系模式是关系数据库的静态描述,它定义了关系的属性集合、属性的域以及属性间的映射和依赖关系。关系模式的表达式为R(U,D,DOM,F),其中U是属性名集合,D是属性所来自的域,DOM是属性到域的映射,F是属性间的依赖规则。关系模式和关系本身是数据库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抽象概念,后者则是具体实例。 关系数据库的操作包括查询(如投影、连接、选择等),这些操作都是在集合级别进行的,强调对数据的抽象处理。此外,还讨论了关系数据库语言的分类,如关系代数语言、元组关系演算语言、结构化查询语言等,这些都是用于表达和执行数据库操作的语言工具。 最后,完整性是关系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它们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理解这些概念对于设计和管理有效率的数据库至关重要。 总结来说,本章详细阐述了关系数据库的核心概念,包括数据结构、关系模式、操作和完整性,这些都是理解和应用关系数据库的基础。学习者通过掌握这些内容,能够更好地设计、操作和维护实际的数据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