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希仁第五版《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详解

1星 需积分: 10 4 下载量 18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9 2 收藏 83KB DOC 举报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由单机为中心的终端系统向多主机互连、高度灵活的网络演进的过程。谢希仁编著的《计算机网络》第五版中,第一章概述详细阐述了这个演变: 1.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批处理为主导的单计算机网络系统,如DECnet等。这些系统的特点是依赖于集中式的计算和通信,优点是易于管理和维护,但缺点明显,如系统响应慢,单点故障可能导致整个网络崩溃,且资源利用率低。 2.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分组交换网络兴起,如ARPANET(互联网的前身)。分组交换技术模仿电信中的电路交换,但采用动态分配策略,允许多个主机共享资源,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灵活性。然而,电路交换不适合数字信号的实时交互,因为其对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要求高,且不支持突发数据流量。 3. 存储转发技术(Store-and-Forward)的引入:巴兰的理论和ARPA以及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研究推动了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引入了存储转发的概念。这种技术允许数据包在网络中暂时存储并等待合适的时机转发,解决了数据速率差异和突发通信需求的问题,为互联网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4. 多协议和标准化:随着发展阶段的进步,网络协议不断标准化,如TCP/IP协议栈的形成,促进了不同网络间的互操作性和全球范围内的通信。 总结来说,谢希仁的教材深入讲解了计算机网络从早期的终端式系统到分组交换网络再到现代互联网的关键转变,强调了技术革新对网络性能提升的重要性,包括资源利用率、可靠性和适应不同通信需求的能力。这对于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历史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