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AHP:快速调整指标权重
版权申诉
RAR格式 | 3KB |
更新于2024-11-10
| 201 浏览量 | 举报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决策支持工具,特别适用于难以仅用定量分析处理的决策问题。AHP法能够将决策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层次和要素,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来确定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最终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该方法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L·萨蒂(Thomas L. Sa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
在AHP法中,判断矩阵是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用于反映决策者对各层次中因素相对重要性的认识。在判断矩阵中,元素a_ij表示因素i相对于因素j的重要性。这些元素通常通过专家打分、群体讨论或决策者个人判断获得,并构成一个正互反矩阵。
本资源包含的文件包括:
1. getweight.m - 该文件包含获取权重的算法实现。当用户提供了判断矩阵后,此文件能够计算并输出各指标的权重。
2. start_2.m - 该文件可能是整个评价过程的入口,包含了执行AHP评价的主程序代码,用于调用其他文件实现整个评价流程。
3. start_2.asv - 这个文件的扩展名暗示它可能是MATLAB的自动化脚本文件,但通常扩展名应为.m。它可能包含一些自动化处理判断矩阵的程序代码。
4. reweight.m -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重新计算权重。此文件可能提供重新计算权重的方法或算法,用于处理当判断矩阵被修改时的权重更新。
5. re_getmark.m - 此文件名可能指重新获取标记或分数的过程,这可能是在权重更新后重新计算评价指标的得分。
AHP法的一般步骤包括:
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根据决策问题,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层次和要素,一般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
2. 构造判断矩阵:每一层的因素两两比较,根据重要性程度建立判断矩阵。
3.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作为各因素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4. 层次总排序:根据各层次的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最终的权重排序。
5. 决策分析:根据最终的权重排序做出决策。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判断矩阵存在不一致,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直至通过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指标(CI)、随机一致性指标(RI)和一致性比率(CR)常用于一致性检验。其中CR值小于0.10表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大于0.10则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修改。
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
优点:
- 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和因素,便于理解和分析。
- 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相对比较可以得到比较客观的评价结果。
- 计算权重的过程简单,易于理解。
缺点:
- 判断矩阵的构造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 当因素较多时,一致性检验可能会变得复杂。
- 专家意见的一致性很难保证,尤其是当专家之间意见分歧较大时。
通过本资源提供的MATLAB代码文件,用户可以针对不同的决策问题修改判断矩阵,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从而进行有效的决策分析。"
相关推荐










小贝德罗
- 粉丝: 97

最新资源
- 冶金工业软件设计师考试辅导资料
- 基于Python的Kulfan参数与翼型坐标互换工具使用CST方法
- .Net Core 3.0实现MQTT协议通信实战教程
- C/C++实现链式队列操作的源代码解析
- 深入解析VxWorks系统的启动流程及映像装载
- 淘宝网分布式系统架构与性能优化实践
- 深入探讨MySQL Schema Provider的核心功能与应用
- MACD操作股票实例深度解析
- LPC2378裸机环境下LWIP协议栈的移植与应用
- 探索安卓平台的三级缓存技术与实践
- C#开发的音频书籍播放器源码分享
- Microsoft Visual C++ 2019运行时库下载及安装指南
- 深入解析Windows程序设计教程全集
- STM32F103多通道ADC采样及UART通信例程
- SQL Server流水号生成技术详解
- 安卓Banner实现手动与自动滑动效果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