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案解析

0 下载量 16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4 收藏 17KB DOCX 举报
"该文档是关于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方案,旨在规范研究生的培养过程,确保教育质量。方案涵盖了培养目标、入学要求、培养方式、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必修环节以及学位论文的要求。" 在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方案中,首要目标是为农业管理、教育、科研、推广和涉农企业等领域培养具备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技能的人才。这些人才需具备扎实的农业信息化基础理论知识,系统专业知识,以及管理和社会科学的综合素养,以便进行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和管理工作。同时,他们还需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相关领域的外文资料。 入学要求明确指出,报考者需是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相关领域的在职人员,具备一定年限的本科或专科学历。报考者需参加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的入学考试,考试时间和科目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培养方式采用不脱离工作岗位的学习模式,研究生需在校学习至少6个月,实行学分制,并采取各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策略。学位论文指导采取双导师制度,由校内和校外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职称导师共同指导。学习年限通常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课程设置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总计30学分。其中,外语课程要求3学分,包含基础和专业两部分。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和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直接来源于农业信息化领域的实际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确保研究生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体系旨在确保农业信息化领域的研究生不仅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而且拥有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以推动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