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调用实践:从基础到自定义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5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2 收藏 539KB DOC 举报
Linux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实验中的重要环节,尤其针对32位平台和Linux 2.6.xx版本内核。实验目标有三个核心要点:一是熟悉Linux的基本操作,以便进行后续开发和维护;二是掌握编译内核的基本流程,这是深入理解系统内部运作的关键;三是实际操作,学习如何在Linux系统中实现系统调用,从而巩固理论知识。 系统调用是内核与应用程序交互的主要方式,分为直接使用中断(int0x80)和通过标准C函数库间接调用两种方式。中断方式下,应用程序会将系统调用号存于eax寄存器,参数则通过ebx、ecx、edx等寄存器传递。系统调用的入口函数如SYSCALL_DEFINEx(),x代表参数数量,其工作原理是根据接收到的调用号执行对应的系统调用功能。 实验要求设计一个自定义的系统调用,即在内核中添加新的函数,用于记录每次系统调用的计数。实现这一目标时,关键步骤包括: 1.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下载Linux内核源码,并对arch/x86/include/asm/unistd_32.h文件进行编辑。这里需要为新的系统调用分配一个唯一的系统调用号,通常在338号系统调用之上,例如定义为339。同时,要更新#define NR_syscalls的值,确保它能容纳新增的系统调用。 2. 注册系统调用号:在头文件中添加相应代码,声明新的系统调用号,并将其加入到系统调用列表中,这直接影响内核如何识别和处理该调用。 3. 编写系统调用函数:在内核的相应模块或函数中实现新的系统调用逻辑。这个函数将处理来自应用程序的请求,并可能记录调用次数。 4. 完成内核编译和加载:在完成新功能的编写后,需要重新编译内核,并将其加载到运行环境中,以便应用程序可以使用新系统调用。 整个过程中,不仅涉及到Linux内核底层机制的理解,还涉及C语言编程和系统编程的知识,因此对初学者来说是一次实践性的深入学习体验,有助于提升对操作系统和内核工作的理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