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扫描装置结构与滑环技术解析

需积分: 9 2 下载量 19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872KB PPT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了CT扫描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结构,并深入探讨了CT图像的质量参数、特性以及后处理技术。 CT扫描方式的演变: 1. 单束扫描方式CT:1971年推出,直线加旋转,一个检测器,主要用于头颅扫描,扫描时间较长。 2. 窄扇束扫描方式CT:1974年,增加了检测器数量,扫描速度更快,适用于头部扫描。 3. 广角扇束扫描方式CT:1975年,大量检测器使得全身扫描成为可能,扫描时间缩短至1-5秒。 4. 反扇束扫描方式CT:1976年,检测器数量进一步增加,扫描速度更快,全身扫描更普及。 5. 电子束扫描方式CT:螺旋扫描方式,球管连续旋转曝光,同时检查床连续平移,实现了快速全身扫描。 CT扫描装置结构: CT装置包括X线发生装置、检测器、检查床和滑环等部分: 1. X线发生装置:产生X射线,通常配有准直器和冷却装置。 2. 检测器:接收X射线并转化为电信号,数量随着技术发展而增加。 3. 检查床:可垂直升降和平行移动,适应不同部位的扫描需求。 4. 滑环:分为高压滑环和低压滑环,用于传输电源和信号,允许检查床在旋转时保持连续工作。 CT图像质量参数: 1. 对比度分辨率:衡量区分低密度差异的能力,受噪声和剂量影响。 2. 空间分辨率:设备识别最小物体几何尺寸的能力,与剂量和密度相关。 3. 断层厚度:一次扫描涵盖的组织厚度。 4. 赝像:非真实图像,如硬化、体积效应、中心失真、运动伪影和环状伪影。 CT图像特性: CT图像具有无散射线、无影像重叠、高密度分辨率但低空间分辨率的特点。 CT图像后处理: 1. 窗口技术:调整CT值的显示范围,包括窗口宽度和窗位,以优化图像显示。 2. ROI(感兴趣区)确定和测量:通过光笔工具测量特定区域的参数。 3. 重建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不同方式的重建,改善图像质量。 4. 图像再加工:包括减影、过滤和局部放大等操作,提升诊断价值。 CT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CT装置主要包括影像系统(扫描器和X线发生系统)、数据收集和处理系统等,通过X射线的发射、检测和数据处理,生成具有深度信息的横截面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