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复习要点

需积分: 33 13 下载量 16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9 5 收藏 1.09MB DOCX 举报
"山东大学软件学院2021软件测试复习大纲" 该文档详细阐述了软件测试的发展历程、思维模式、与质量保证的关系,以及软件质量的特征和缺陷管理的相关内容,是针对软件测试学习者的重要参考资料。 1. **软件测试的发展历程** - 初级阶段(1957~1971):在这个阶段,测试被视为产品完成后的一种检验,缺乏系统性的测试方法。 - 发展阶段(1972~1982):随着1972年第一次关于软件测试的正式会议,软件测试开始得到重视,进入了发展阶段。 - 成熟阶段(1983至今):自1983年以来,随着国际标准如Std829-1983的出台,软件测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成为软件工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软件测试的思维模式** - 正向思维:验证软件是否按预期正常工作,评估程序或系统的能力,确保所有功能在设计环境下都能通过测试。 - 逆向思维:假设软件存在错误,测试的目标是发现错误,侧重于寻找系统弱点和易出错的地方,以找出问题。 3.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的关系** - 软件质量保证(SQA)主要通过评审和审计来确保软件符合标准,它协调、审查和跟踪软件工程过程,以获取改进信息。 - SQA关注软件工程各阶段的质量、问题,审查和验证产品是否遵循标准、规程,最终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 建立质量度量机制,提供可视化信息,帮助管理者决策。 4. **软件质量特征(ISO标准)** - 功能性:软件应满足明确或隐含需求的功能。 - 可靠性:软件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的性能稳定性。 - 易用性:用户使用软件的便捷性和满意度。 - 效率:性能与消耗资源之间的关系。 - 可维护性:进行修改的难易程度。 - 可移植性:软件在不同环境间转移的能力。 5. **软件缺陷** - 内部看,缺陷是开发或维护过程中的错误和问题;外部看,它是导致功能失效或违背的情况。 - 缺陷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功能未实现、设计问题、结果不符、运行错误、数据错误、用户体验不佳等。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掌握软件测试的核心概念,提高在实际测试工作中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