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荧光PCR法鉴别大黄鱼与小黄鱼的高效策略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1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231KB PDF 举报
该研究论文发表在2014年的《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标题为“大黄鱼小黄鱼实时荧光PCR鉴定”,由委虹、张学敏等人完成,主要作者是王秋雨。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一种快速且准确的生物鉴定技术,用于区分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和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这两种鱼类在商业上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它们的辨认通常依赖于形态特征,可能不够精确。 研究人员依据GenBank数据库中的大黄鱼和小黄鱼线粒体ND6基因序列,精心设计并合成了特异性引物和循环探针。ND6基因是线粒体DNA的一部分,其序列差异可以作为物种识别的重要标记。实验中,他们选择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作为阴性对照,因为草鱼与大黄鱼和小黄鱼在基因层面有显著区别。 通过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显示,当使用针对大黄鱼和小黄鱼特异性设计的引物和探针时,两种鱼类的样本产生了特异性的扩增曲线,显示出预期的DNA片段。相比之下,草鱼样本并未出现扩增,证明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和专一性。 论文的关键点在于开发了一种生物分子标记技术,利用实时荧光PCR的优势,不仅能够快速检测,还具有高度的准确性,避免了传统方法可能存在的误差。这种方法对于渔业管理、养殖业监控以及非法捕捞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更为科学和精确的鉴定手段。 此外,该研究被归类为自然科学领域的论文,其分类号为Q812,文献标志码为A,文章编号为1000-5846(2014)02-0168-04,意味着它遵循严格的学术标准,并被广泛认可。总结来说,这项工作在遗传标记技术应用到鱼类种群鉴定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