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规范RC框架结构延性折减系数研究与建议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8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308KB PDF 举报
"基于我国规范RC框架结构的延性折减系数 (2012年)" 在2012年的一篇自然科学论文中,研究者王树和、张举兵、宋波和赵赤云深入探讨了中国RC(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中的延性性能。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多自由度体系延性折减系数的方法,该方法基于能力谱原理。能力谱理论是地震工程中的一种重要分析手段,它通过考虑结构的性能点来评估其在地震中的响应。 研究人员依据我国的抗震规范,针对不同高度和设防烈度设计了三组共计九个RC框架结构模型。Pushover方法被用于模拟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以计算这些结构的延性折减系数、超强系数和强度折减系数。延性折减系数是衡量结构在地震荷载下保持塑性变形能力的重要参数,而超强系数和强度折减系数则反映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耗能性能。 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高度下,位于高烈度区的结构储备强度较低,这意味着它们在地震中的安全余地较小。另一方面,当设防烈度相同时,随着结构高度的增加,强度储备也相应降低。这些发现揭示了我国现行抗震规范在地震作用取值上的局限性,特别是在考虑高层建筑的地震响应时可能低估了结构的性能需求。 论文作者根据研究结果,对现行的抗震规范提出了改进意见。他们强调,规范应当更准确地反映不同高度和设防烈度下RC框架结构的性能,以便更好地指导实际工程设计,确保结构在地震中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此外,他们还建议加强对于高烈度地区和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要求,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延性。 关键词包括建筑标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延性以及抗震设计,表明了该研究关注的核心领域。分类号 TU352.1'1 指示了这篇论文属于土木工程和建筑科学的范畴。 这篇论文为我国的抗震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促进了对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理解,同时也为规范修订提供了数据支持,有助于提升我国建筑物的抗震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