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排序算法详解:败者树在外部排序中的应用

需积分: 49 6 下载量 3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3 收藏 1.06MB PPT 举报
"该资源详细解释了如何建立败者树,并将其应用于外部排序算法之中。败者树是一种数据结构,常用于外部排序的快速选择过程中,以高效地找到最小元素。外部排序是针对大规模数据,无法一次性加载到内存中进行排序的情况,需要借助外部存储设备如磁盘进行的数据处理方式。" 败者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结构,用于在多个关键字中快速找到当前的最小值,特别适用于外部排序中的最小元素选取。在败者树中,每个非叶节点代表一个“败者”,即其子树中的最大关键字。建立败者树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 初始化:创建一个空的二叉树,每个分支结点都记录败者的关键字标号。通常,败者树的根节点表示当前的最小关键字。 2. 插入关键字:将待排序的关键字逐个插入败者树。这个过程涉及对树的调整,以确保每个节点都是其子树中的败者。具体操作包括比较新插入的关键字与父节点的关键字,如果新关键字较小,则向上逐层比较,直到找到一个新的败者位置或者到达根节点。 3. 调整算法:每次插入新关键字后,都需要执行调整算法来保持败者树的性质。这通常涉及到树的旋转操作,确保树的形状保持平衡,以便于快速查找最小元素。 外排序算法通常在数据量巨大,内存无法一次性承载所有数据时使用。其主要包括两个主要阶段: 1. 初始段排序:首先,将大文件分割成多个小段,每个段的大小适合内存容纳。然后,对每个段应用内部排序算法(如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或基数排序)进行排序,形成初始的有序段(顺串)。 2. 归并阶段:利用败者树等数据结构,逐步合并这些有序段。在每一轮归并中,选取最小的元素,将它们合并到新的段中,直到最终只剩下一个大段,即完全有序的文件。 在这个过程中,磁盘存取是关键的性能瓶颈,因为磁盘的I/O操作比内存慢得多。因此,外排序算法必须考虑寻查时间(tseek)、等待时间(tlatency)和传输时间(trw)。通过优化数据调度和减少磁盘I/O次数,可以显著提高外排序的效率。 败者树在外部排序中的作用是有效地在多个部分排序的文件段中找出最小元素,加速了段间归并的速度。同时,对外排序的理解需要结合磁盘存取特性和内存限制,以设计出高效的排序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