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式ID卡技术详解:原理、特点与应用

需积分: 31 1 下载量 9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7 收藏 23KB DOCX 举报
"本文介绍了非接触式ID卡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工作原理以及应用范围,重点关注了ID卡的无源和免接触特性,以及其在各种领域的应用。" 非接触式ID卡是一种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卡片,主要由THRC12/13型号的只读式非接触IC卡构成。这些卡片不含有内置电池,而是通过读卡器产生的射频能量来供电和通信。这种设计使得ID卡在无需物理接触的情况下就能工作,提高了卡片的耐用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ID卡的主要特点包括: 1. 使用125KHZ(THRC12)或13.56MHz(THRC13)的载波频率。 2. 数据传输采用加载调幅的调制方式,编码方式为BPSK相移键控,抗干扰性强。 3. 数据传输速率分别为3.9kbps(THRC12)和6.62kbps(THRC13)。 4. 数据存储在EEPROM中,保存时间超过10年,存储容量为64位,包含制造商、发行商和用户代码。 5. 卡号在制作后不可更改,确保了卡号的唯一性和安全性。 6. 可以根据应用需求封装成各种形状,如筹码等。 ID卡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步骤: 1. 读卡器通过天线发送载波信号。 2. ID卡进入读卡器的工作范围,接收并由内部电路产生电源电压、复位信号和系统时钟。 3. 芯片读取存储器中的数据,经过调相编码后调制在载波上,通过卡片天线回传给读卡器。 4. 读卡器解调和解码接收到的信号,然后转发给后台计算机。 5. 计算机验证卡号的合法性,并根据应用需求做出相应响应。 非接触式ID卡的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高人流量的场合,以减少机械接触带来的故障。常见应用包括: 1. 身份识别:如门禁系统、保安验证、考勤管理。 2. 公共服务:如展览会、公园、旅店、餐厅的门票和优惠卡。 3. 物流管理:在生产过程、邮政包裹、航空铁路运输等领域。 4. 其他领域:如产品包装、交通管理的电子标签、防伪标志和一次性票务等。 非接触式ID卡因其独特的优点,如操作简便、快速、可靠且使用寿命长,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种身份验证和自动控制系统中。
2012-06-28 上传
新卡检测方法:检测上次接收数据的结束位与下次接收数据的起始位(半个周期的低电平 与一个周期的高电平),但是,此时INPORT输入脚电平已变为低电平信号。 之后再连续检测16个半周期电平翻转,到达第9个1的前半周期(高电平), 之后INPORT变为低电平,再通过定时器0来模拟同步时钟,对曼彻斯特码进行解码。 注意:卡号发送顺序:先发校验位,紧接着是最高位、次高位····连发5位数据。 如本卡的卡号是11100 00110 00000 00000 11100 10101 10100 00010 01011 01010 10010 最先接收到是第一个五位的校验位0,然后才是1110,依次类推。 下降沿为 1 上升沿为 0 整个程序的思想:每次采样完成,判断一次所采到的数据是否为1 ,若为1,继续采样,直到采完9个1, 若为0,丢掉数据,重新采样。从而实现是否有卡的判断。 ***********************************************************************************/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增加部分:由于改版,读卡输入和蜂鸣器输入的io口有所更改 //----------------------------------------------------------------------------- // 16-bit SFR Definitions for 'F34x sfr16 SBRL1 = 0xB4; // Global CONSTANTS #define SYSCLK 12000000 // SYSCLK frequency in Hz #define BAUDRATE0 115200 // Baud rate of UART0 in bps #define BAUDRATE1 115200 // Baud rate of UART1 in bps #define BIT5 0x20 sbit SPK = P3^5; //蜂鸣器 sbit INPORT = P0^3; //解码输入 sbit wave = P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