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七种延时技巧:从毫秒到秒级精度

需积分: 37 7 下载量 4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0 1 收藏 33KB DOC 举报
在VC++编程中,延时操作是一种常见的需求,特别是在处理定时任务、动画效果或者需要等待特定条件触发的场景。本文将详细介绍七种不同的延时方式,包括它们的优缺点,以便开发者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实现手段。 **方式一:WM_TIMER消息映射** 这是最基础的延时方式,通过SetTimer函数设置定时器,比如`SetTimer(0, 200, NULL)`,指定200毫秒的时间间隔。应用程序通过OnTimer函数响应定时事件,完成相应操作。此方法简单易用,适用于位图动态显示等对定时精度要求不高的场景。然而,WM_TIMER的精度较低,仅约30ms,且消息处理优先级不高,可能无法满足实时控制环境的需求。 **方式二:sleep()函数** 使用`sleep(2000)`实现2秒延时,虽然简单,但精度同样有限(约30ms),且延时期间不能处理其他消息,长时间延时可能导致CPU占用率极高,不适合对延迟时间有较高要求的程序。在非关键性延时中可以考虑。 **方式三:COleDateTime类和COleDateTimeSpan类结合** 这种方式利用COleDateTime和COleDateTimeSpan类,结合Windows的消息处理机制,可以实现秒级精度的延时。例如,通过计算当前时间和目标时间差,然后在一个循环中持续检查时间差,直到达到设定的时间。这种方法精度较高,适合对时间准确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如示例工程中的Timer3和Timer3_1。 **方式四:GetTickCount()函数** 对于更高精度的需求,GetTickCount函数提供了以毫秒为单位的计算机启动后的时间间隔,其精度优于WM_TIMER。在短时间定时中误差较小,但长时间运行可能导致CPU占用率上升。适用于对延时要求不严格的程序,如示例工程中的Timer4和Timer4_1,可通过比较GetTickCount的起始和结束值来实现50ms的定时。 总结来说,选择哪种延时方式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对延时精度的要求。对于低精度或非实时性需求,可以选择WM_TIMER或sleep();对于秒级精度和对CPU占用率要求不高的情况,推荐使用COleDateTime类;对于高精度且对CPU占用率容忍度较低的情况,GetTickCount函数是较好的选择。开发者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这些方法,以提高代码效率和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