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集合驱动的工科院校实习成绩评定创新模型

1 下载量 1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收藏 732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建筑工程测量》这类具有强烈实践性的课程中,传统的成绩评定方法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在实习环节。针对课程实习部分的成绩评定缺乏明确标准和客观性的问题,作者宗琴等人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思路——基于模糊集合的成绩评定模型。 模糊集合理论源自于1965年美国控制专家查德教授的贡献,它承认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允许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存在。在这个模型中,作者试图打破原有的绝对指标和等级划分,将评定过程模糊化,考虑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认知的模糊性。他们认为,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并非总是清晰无误,可能受到记忆偏差和个人主观判断的影响,而学生对实习项目的参与度和表现也可能因个人差异而难以量化。 在新的模型中,成绩不再由单一的绝对标准决定,而是通过一系列模糊评价指标,如参与度、协作能力、创新思维、实际操作技能等,进行综合评估。这不仅减轻了教师对大量学生个体表现的精确判断压力,也使得学生的成绩更加公正和全面地反映其在实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 通过模糊集合理论,模型能够包容各种模糊信息,避免了过度依赖硬性的评分规则导致的评断难题。此外,这种方法鼓励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而非仅仅关注最终结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基于模糊集合的成绩评定模型为解决工科院校实践课程成绩评定的困境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模糊化的评价体系,旨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并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和合理性。这一研究对提高实践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