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度图像降噪技术:白噪声与混合噪声去除策略分析

需积分: 19 4 下载量 19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9 收藏 1.32MB PDF 举报
"这篇研究论文探讨了有效去除灰度图像中的白噪声和混合噪声的技术。文章深入分析了图像降噪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图像处理中的地位,以及不同类型的噪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作者对多种去噪算法进行了比较,包括空间域滤波器、变换域滤波器、非局部平均(Non Local Means)、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nCNN)等,并通过PSNR、熵、SSIM、MSE、FSIM和EPI等评价指标来评估图像去噪后的质量。" 在这篇2019年发表于《国际工程与管理研究》(IJIER)的论文中,作者探讨了图像去噪领域的主要挑战,即在去除噪声的同时保持图像的关键特性,如边缘和线条的清晰度。噪声类型涵盖了高斯噪声和混合噪声,这些噪声在图像的捕获、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很常见。去噪方法多样,各有优缺点,如空间域滤波器通常操作简单,但可能无法很好地保护细节;而变换域滤波器则利用频率特性进行降噪,但选择合适的变换方式至关重要。 论文特别提到了两种流行的去噪技术:非局部平均(Non Local Means)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nCNN)。非局部平均算法基于像素间的相似性进行去噪,能较好地保留图像结构,但计算复杂度较高。DnCNN则是一种深度学习方法,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自动学习噪声模式和图像内容,达到高效去噪效果,但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和计算资源。 在评估去噪效果时,论文引用了一系列量化指标。PSNR(峰值信噪比)衡量了去噪后图像与原始图像之间的质量差异,数值越高表示图像质量越好。熵反映了图像的信息复杂度,去噪后熵值的改变可评估图像细节的损失程度。SSIM(结构相似性指数)和FSIM(特征相似性指数)关注图像结构的保留,而MSE(均方误差)则计算像素级别的误差。此外,EPI(边缘保留指数)专门用于评估去噪过程对边缘保持的效果。 总体而言,这篇论文提供了对图像去噪技术的全面概述,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劣,并通过多种质量指标进行了对比,对于研究者和实践者来说是深入了解和选择合适去噪策略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