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固体废弃物配制高抗渗混凝土的研究

需积分: 10 1 下载量 12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3.42MB PDF 举报
"该研究探讨了如何利用排矸石、矿渣和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制造高抗渗混凝土,旨在解决这些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研究人员对阜新地区的固体废弃物进行了物理和力学性质测试,然后采用均匀设计方法,结合SPSS、MATLAB等工具,成功配制出抗压强度达48MPa,劈拉强度达5.5MPa,抗渗等级超过P30的混凝土。这一成果对老工业矿区的环保治理有重要指导作用,并具有显著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研究还涉及了微观结构与抗渗性能的关系分析。" 本文是一篇自然科学领域的论文,主要关注的是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尤其是将其应用于建筑材料中的可能性。作者通过实验研究了阜新地区大巴沟隧道排出的矸石和发电厂排放的粉煤灰等废弃物,对其物理和力学特性进行了详尽的测试。这些测试结果是评估废弃物潜在利用价值的基础。 研究中,作者创新性地采用了均匀设计法,这是一种优化实验设计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实验次数,提高实验效率。此外,他们还利用了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分析,以及MATLAB进行数值计算,这体现了现代科技在科研中的应用。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团队还引入了神经网络技术,这是一种模仿人脑神经元网络的计算模型,能够帮助预测和理解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研究人员成功地将破碎后的矸石作为粗骨料,磨细的矿渣和粉煤灰作为掺合料,制备出了高性能的高抗渗混凝土。这种混凝土的抗压和劈拉强度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而且其抗渗等级超过了P30标准,这意味着它能有效防止水分渗透,这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的结果对于我国尤其是阜新这样的老工业矿区来说,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通过废弃物的再利用,不仅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节约土地资源,还能带来经济效益。同时,研究中对微观结构与抗渗性能关系的探讨,深化了我们对混凝土材料本质的理解,为未来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涵盖了排矸石、矿渣、粉煤灰、均匀设计、SPSS、神经网络技术等多个方面,显示了研究的多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则表明了该论文在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地位,文章编号则为后续引用和追踪研究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