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P协议解析:从抓包到理解
需积分: 50 6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0
收藏 203KB PDF 举报
"这篇文章是关于RDP协议格式的深度解析,由作者Keary根据实际抓包分析得出。文章详述了RDP协议的结构、字段类型以及在建立连接过程中的ISO层连接步骤,特别适用于想要了解RDP协议的开发人员。测试环境为客户端Win7SP1(RDP7.1)和服务器Win2003(RDP5.2),无身份验证,加密级别设为‘高’。"
RDP(Remote Desktop Protocol)协议是微软提供的用于远程桌面连接的技术,它允许用户通过网络访问另一台计算机的桌面环境。由于微软并未公开完整的RDP协议文档,此类深入解析的文章显得尤为珍贵。
在文章中,作者首先介绍了RDP协议字段的表示方法,例如使用TPKTVersion、TPKTReserved和TPKTLength等字段来描述数据包的基本结构。TPKTVersion表示协议版本,通常为3。TPKTReserved通常为0,而TPKTLength则指示整个数据包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这些字段的值可以通过网络抓包工具获取并分析。
在RDP的连接阶段,首先发生的是ISO层连接。在这个阶段,RDP协议会包裹在TPKT协议中进行传输。客户端发起ISO连接请求,通过发送包含上述字段的数据包,然后服务器响应并确认连接,这样就建立了ISO层连接。这个过程由两个数据包完成,每个数据包都包含了TPKTVersion、TPKTReserved和TPKTLength字段,用于确保数据包的正确解析和处理。
文章详细描述了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数据包结构,包括每个字段的预期值和实际抓取到的值。这有助于读者理解RDP协议的实际工作方式,特别是在不同版本的RDP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比如Win7SP1(RDP7.1)和Win2003(RDP5.2)之间的差异。
此外,作者还强调了在取消身份验证和设置高加密级别的情况下进行测试,这可能会影响协议的实际流量和数据安全性。这对于开发者在实现自己的RDP客户端或服务器时,理解和处理安全设置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个深入RDP协议的窗口,通过实际案例解析了协议格式,对于进行RDP相关开发的人员来说,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学习材料。通过这样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RDP的工作原理,从而在自己的项目中更有效地利用或扩展这一协议。
2012-05-22 上传
2022-09-23 上传
2019-12-23 上传
2021-10-01 上传
2021-10-03 上传
2011-11-06 上传
2018-09-18 上传
2016-11-25 上传
时间会戳穿你的谎言
- 粉丝: 0
- 资源: 15
最新资源
- Elasticsearch核心改进:实现Translog与索引线程分离
- 分享个人Vim与Git配置文件管理经验
- 文本动画新体验:textillate插件功能介绍
- Python图像处理库Pillow 2.5.2版本发布
- DeepClassifier:简化文本分类任务的深度学习库
- Java领域恩舒技术深度解析
- 渲染jquery-mentions的markdown-it-jquery-mention插件
- CompbuildREDUX:探索Minecraft的现实主义纹理包
- Nest框架的入门教程与部署指南
- Slack黑暗主题脚本教程:简易安装指南
- JavaScript开发进阶:探索develop-it-master项目
- SafeStbImageSharp:提升安全性与代码重构的图像处理库
- Python图像处理库Pillow 2.5.0版本发布
- mytest仓库功能测试与HTML实践
- MATLAB与Python对比分析——cw-09-jareod源代码探究
- KeyGenerator工具:自动化部署节点密钥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