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视角:助人实现学生成长与自我满足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2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7 收藏 435KB PDF 举报
本文探讨了成年人对于不同社会背景儿童学业成败的责任归属问题,着重关注的是九年级学生作为学伴辅导员的角色以及其对个体成就感的影响。作者指出,传统的观念认为学术成就预示着个人的满足感,但研究表明这种逻辑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被颠倒。对于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学术成功并非必然带来个人的全面成长,尤其是当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心理支持和帮助时。 研究者引用了Cowen、Leibowitz和Leibowitz(1968)的研究,他们发现退休人员作为儿童心理健康助手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孩子的心理健康。这表明,专业之外的援助和支持在教育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Gartner(1969)的著作也强调了专业人员通过参与教育实践,如成为儿童教师,能够改善人类服务的质量,并且对儿童自身的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 文章指出,霍尔茨伯格、格尔维茨和埃布纳(1971)的研究关注大学生道德判断和自我接纳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通过相互教学或助人行为实现的。这暗示了心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应当关注这样的可能性,即帮助他人的过程可能成为实现个体在学校环境中满足感和成就感的最直接路径。 作者呼吁学者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假设,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除了学术成绩外,情感支持、人际互动和心理辅导等非传统因素同样关键。通过理解并应用这种帮助心理学,我们可能能更有效地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那些来自社会背景各异的学生,从而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和成就感。因此,学校和教育体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成为彼此学习和成长的重要伙伴,从而实现真正的个体满足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