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入门教程:简化单片机学习路径

需积分: 7 0 下载量 17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4 收藏 6.13MB PDF 举报
本教程旨在为初学者提供一个简单易懂的8051单片机入门指南,针对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难点进行革新。传统的单片机教学往往以硬件结构、指令系统、软件编程和系统扩展为主线,这种结构让初学者感到困惑,特别是对于那些对计算机和数字电路基础较弱的人来说,理解单片机的内部工作原理和高级概念(如总线、地址寻址方式)是一项挑战。 作者认识到,单片机学习初期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对硬件结构的抽象理解、指令的大量记忆以及编程技巧的掌握上。汇编语言虽然代码生成效率高,但可读性差,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易理解;相比之下,C语言则具有更高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且更适合中大型软件开发,其开发周期显著优于汇编语言。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即以实验为基础,打破传统的理论先行模式。这种方法强调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逐渐理解和掌握单片机工作原理,以及C语言在单片机开发中的应用。这种方式旨在降低学习门槛,使初学者能够逐步建立起对单片机的直观认识,而不是一开始就陷入抽象概念的海洋。 此外,教程还提供了技术支持群(11313486),以及红峰电子学习室的在线资源,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帮助和答疑解惑。作者的目标是帮助读者建立完整的单片机开发流程认知,包括如何使用编程器,从而消除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最终实现轻松入门。 这个教程以C语言作为教学工具,注重实验教学,旨在简化学习路径,降低学习难度,使单片机不再被视为一门难以跨越的技术门槛。通过这种方式,即使是计算机和电子基础知识薄弱的初学者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单片机技术,从而开启他们的技术探索之旅。
2019-07-23 上传
单片机技术自发展以来已走过了近20年的发展路程 。单片机技术的发展以微处理器(MPU)技术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为先导,以广泛的应用领域拉动,表现出较微处理器更具个性的发展趋势。小到遥控电子玩具,大到航空航天技术等电子行业都有单片机应用的影子。针对单片机技术在电子行业自动化方面的重要应用,为满足广大学生、爱好者、产品开发者迅速学会掌握单片机这门技术,于是产生单片机实验板普遍称为单片机开发板、也有单片机学习板的称呼。比较有名的例如电子人DZR-01A单片机开发板。   单片机开发板是用于学习51、STC、AVR型号的单片机实验设备。根据单片机使用的型号又有51单片机开发板、STC单片机开发板、AVR单片机开发板。常见配套有硬件、实验程序源码、电路原理图、电路PCB图等学习资料。例如电子人单片机开发板,针对部分学者需要特别配套有VB上位机软件开发,游戏开发等教程学习资料。开发此类单片机开发板的公司一般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而是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相当于一个微型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相比,单片机只缺少了I/O设备。概括的讲:一块芯片就成了一台计算机。它的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便宜、为学习、应用和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学习使用单片机是了解计算机原理与结构的最佳选择。单片机的使用领域已十分广泛,如智能仪表、实时工控、通讯设备、导航系统、家用电器等。各种产品一旦用上了单片机,就能起到使产品升级换代的功效,常在产品名称前冠以形容词——“智能型”,如智能型洗衣机等。   单片机(Microcontrollers)诞生于1971年,经历了SCM、MCU、SoC三大阶段,早期的SCM单片机都是8位或4位的。其中最成功的是INTEL的8051,此后在8051上发展出了MCS51系列MCU系统。基于这一系统的单片机系统直到现在还在广泛使用。随着工业控制领域要求的提高,开始出现了16位单片机,但因为性价比不理想并未得到很广泛的应用。90年代后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大发展,单片机技术得到了巨大提高。随着INTEL i960系列特别是后来的ARM系列的广泛应用,32位单片机迅速取代16位单片机的高端地位,并且进入主流市场。   而传统的8位单片机的性能也得到了飞速提高,处理能力比起80年代提高了数百倍。高端的32位Soc单片机主频已经超过300MHz,性能直追90年代中期的专用处理器,而普通的型号出厂价格跌落至1美元,最高端的型号也只有10美元。当代单片机系统已经不再只在裸机环境下开发和使用,大量专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全系列的单片机上。而在作为掌上电脑和手机核心处理的高端单片机甚至可以直接使用专用的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