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网络编程:五种I/O方式详解与TCP三次握手过程

需积分: 10 1 下载量 3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4 收藏 754KB PPT 举报
本文将深入探讨Linux网络编程中的五种基本I/O方式,包括socket()函数的使用以及TCP连接的建立过程,针对IPv4、IPv6等协议簇和不同类型的套接字(如SOCK_STREAM、SOCK_DGRAM、SOCK_RAW和SOCK_PACKET)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socket()函数是网络编程的核心入口,它在Linux中用于创建一个新的套接字。该函数的原型为`int socket(int family, int type, int protocol)`,其中`family`参数表示协议簇,通常使用AF_INET(IPv4)或AF_INET6(IPv6)来指定网络地址类型;`type`定义套接字类型,例如SOCK_STREAM用于TCP连接,SOCK_DGRAM适用于UDP数据报;`protocol`可选,通常设置为0,让内核自动选择合适的协议,如IPPROTO_TCP或IPPROTO_UDP。 在TCP连接的建立过程中,客户端和服务器通过三次握手完成连接。第一阶段,客户端通过`connect()`函数发起连接请求,发送带有SYN(同步)标志的数据包到服务器,进入SYN_SEND状态。第二阶段,服务器收到SYN后回应一个SYN+ACK(同步和确认)包,进入SYN_RECV状态。第三阶段,客户端接收服务器的SYN+ACK后,发送ACK(确认)响应,双方完成三次握手,连接建立成功,进入ESTABLISHED状态。 此外,文章还提及了TCP连接的IP伪造问题,这是一种网络安全威胁,攻击者可能会尝试改变数据包的源IP地址,以混淆通信双方。当客户端A发送SYN(序列号M)到服务器B时,B回应SYN(序列号N,确认号M+1)。如果A试图伪造源IP,B会检测到异常并拒绝连接。 通过了解这些概念,网络编程者可以熟练地运用socket API进行各种网络通信,包括处理不同类型的套接字,理解TCP连接的建立流程,以及应对可能的安全威胁。在实际开发中,这些基础知识对于构建健壮的网络应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