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编码技术在数字通信中的应用与标准

需积分: 7 0 下载量 5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30 收藏 317KB DOC 举报
"本章详细介绍了话音编码技术,包括其在数字电话和数据通信中的重要性,以及ITU-T制定的一系列话音编码标准。内容涵盖了G.711、G.721、G.722等标准的具体参数,如压缩算法和数据率。此外,还强调了话音编码基本思想的探讨,如话音波形的特性,包括短期相关性、声道滤波器模型以及话音的三种类型:浊音、清音和爆破音。" 在数字化通信中,话音编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技术的发展,对通信带宽的需求不断增大,而话音信号的压缩成为提高通信效率的关键手段。G.711标准使用μ率和A率压缩算法,保持3.4kHz的信号带宽,但将数据率压缩至64kb/s,适合传统电话系统。G.721则采用ADPCM算法,将数据率降至32kb/s,而G.722尽管仍保持64kb/s的数据率,但信号带宽扩大至7kHz,提供更高质量的声音。 话音编码的基础在于理解话音波形的特性。话音产生于肺部空气通过声道振动声门,声道的物理特性影响了声音的频谱特征。声道的长度和形状变化(如舌头的位置)导致声音信号在1毫秒量级内存在短期相关性,这在编码中可以通过短期滤波器模拟。声道滤波器的参数调整通常以20毫秒为周期,以适应声道形状的变化。 话音分为浊音、清音和爆破音三类。浊音是由周期性振动产生的,如元音,而清音则无明显振动,如辅音。爆破音是短暂的气流释放,如英语中的“p”或“b”。这些分类对于编码器设计至关重要,因为它们需要处理不同类型的语音信号生成方法。 编码器还需要考虑声道的动态变化,如舌位和嘴唇形状的变化,这会影响声道滤波器的参数。通过理解和利用这些特性,编码器可以有效地压缩话音数据,同时保持可接受的声音质量。 第3章"话音编码"详细阐述了话音编码的基本原理、技术标准和实际应用,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话音编码技术的基础。后续章节可能会进一步讨论各种编码算法的细节,以及如何在实际通信系统中实现这些编码方法。对于从事通信工程、音频处理或相关领域的开发者和研究人员来说,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