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第2版-硬件技术与计算机更新

需积分: 3 2 下载量 16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16.41MB PPT 举报
"硬件技术对计算机更新换代的影响-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第二版)。本资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版配套课件,旨在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概论、系统总线、存储器、输入输出系统、运算方法、指令系统、CPU结构和功能、控制单元等功能模块。课件提供灵活的播放选项,便于用户自主学习。" 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中,硬件技术的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ENIAC问世以来,计算机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出现,使得计算机性能大幅提升,体积显著缩小,成本降低,推动了计算机的普及和更新换代。 1. **电子管时代** (1946-1957): 第一代计算机主要使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件,运算速度约为40,000次/秒,但功耗大,可靠性低,体积庞大。 2. **晶体管时代** (1958-1964): 晶体管的出现替代了电子管,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和效率,运算速度提升至200,000次/秒,同时也减少了设备的体积和能耗。 3.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1965-1971): 这一时期的计算机使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更高,运算速度达到1,000,000次/秒,计算机的性能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4. **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1972-1977): 集成电路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计算机的运算能力跃升至10,000,000次/秒,计算机系统变得更加复杂且功能更强大。 5.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1978至今):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使用,使单个芯片上可以集成上亿个晶体管,极大地提升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现在的计算机能够达到每秒数十亿甚至数千亿次的运算。 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学科正是研究这些硬件组件如何协同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版教材及其配套课件详细讲解了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CPU、存储器、输入输出系统等,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内部运作机制,掌握计算机硬件设计的基础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课件的互动式学习,可以方便地查看每章节的重点内容,通过图表和动画理解复杂的电路工作原理,加深对计算机系统设计和优化的理解。课件的灵活性使得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选择章节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是计算机更新换代的关键驱动力,而《计算机组成原理》这样的教材和配套课件则为学习者提供了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