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激式(RCD)电源:常用拓扑与工作原理详解
下载需积分: 50 | PDF格式 | 301KB |
更新于2024-09-04
| 183 浏览量 | 举报
反激式(RCD)开关电源原理及设计着重于理解反激拓扑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尤其是在对体积和成本有严格限制的情况下。反激拓扑起源于Buck-Boost变换器,它通过在原电路基础上增加一个变压器,实现了输入与输出的电气隔离。核心原理如下:
1. Buck-Boost工作原理:Buck-Boost变换器的工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当开关管打开时,电流Is通过电感L储能,二极管D1截止;当开关关闭,电感电流保持连续,D1导通为电容C充电或供给负载。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和占空比有关,即Vout = Vin * D / (1 - D),表明电压可升可降。
2. 电流连续模式(CCM):在电流连续模式下,电感电流不会下降到零,如上文所述,变压器初级和次级的电流和电压波形显示了这种特性。这意味着变压器初级电流始终在线性上升和下降过程中。
3. 不连续模式(DCM):如果减小电感值,可能会进入不连续模式,此时电感电流会先下降至零,然后上升,导致工作状态变化。
4. 转换为反激变换器:将Buck-Boost的开关管和续流二极管之间的关系扩展到反激变换器,变压器的作用更加关键。开关管打开时,初级电感储存能量;当开关关闭,初级电流中断,次级二极管导通进行能量传输。
5. 工作波形和电压应力:反激变换器中,所有组件,包括开关管和二极管,都可能承受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和的压力。变压器的存在使得这些组件的电压应力有所改变。
6. 模式分类:反激变换器基于变压器的不同工作模式,区分了连续和不连续两种情况,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电路行为和效率。
反激式(RCD)开关电源的设计需要深入理解Buck-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变压器实现电气隔离和不同模式的选择,以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同时兼顾体积紧凑和成本控制。
相关推荐






weixin_38743602
- 粉丝: 396

最新资源
- Go语言中cpuid包的使用和CPU功能检测
- 近红外光谱数据处理:MSC技术应用与分析
- TP-Link路由器网络使用统计图表的构建教程
- Java博客商城源码下载与使用指南
- QATrack+与Github CI镜像结合使用指南
- 创建个性化的JavaScript密码生成器网站
- 使用JavaScript从XML构建动态多级导航菜单
- 甜品店全面创业方案规划指南
- MobiSim:开源Java框架在MANET移动性模型模拟中的应用
- 易语言实现QQ授权登录无需API的源码示例
- Java商城源码OneBlog下载 - 强大的自适应博客系统
- XMTC: PRAM并行编程开源解决方案
- WhatWG URL标准的反向规范及统一解析操作
- LilyPad MP3 Player开发指南:示例代码与板载文件
- C++递归算法实现Fibonacci级数求解
- Clojure Ring 示例:Lucee嵌入引擎运行CFML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