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生成原理详解与广泛应用

需积分: 33 17 下载量 14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3 1 收藏 478KB DOCX 举报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现代信息技术时代地理信息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将传统的地形信息数字化并以有序数值阵列的形式存储,极大地扩展了其在众多领域的应用潜力。本文主要探讨了DEM的生成原理、数据结构和其广泛应用。 首先,DEM的生成原理基于实地测量和数据处理。通过航空或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地表的高度数据,这些数据可能来源于雷达、多光谱传感器或激光测距仪等设备。然后,经过数据校正、空三加密、DEM构建等步骤,将原始点云数据转换成连续的数字表面模型。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误差分析和地形特征提取,以确保生成的DEM精度和完整性。 DEM的数据结构决定了其在GIS中的存储和处理方式。作为一种DTM的子集,DEM以平面坐标(Xi, Yi)表示地面点的位置,Zi则是对应点的海拔高度。这种结构使得DEM能够以二维数组的形式表示三维地形,便于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操作。此外,DEM还支持多种表示模型,如等高线模型、不规则三角网模型(TIN)和规则格网模型,每种模型都有其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在应用层面,DEM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测绘领域,它可以用于绘制精确的等高线图和坡度图,帮助进行地形分析;在工程设计中,DEM用于计算土石方量、道路和管道布局,以及评估洪水风险;军事上,DEM是导航系统和电子沙盘制作的关键数据;环境规划中,DEM是气候模型、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决策的重要依据。DEM的派生数据,如坡度、坡向等,也为其他地形参数的计算提供了基础。 DEM的生成原理和应用广泛性体现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革新和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DEM的精度、实时性和共享性将进一步提升,为各个行业提供更为精准和便捷的地理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