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SCII到GB18030:简述中文编码发展史
需积分: 26 2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2-08
收藏 8KB ZIP 举报
资源摘要信息:"编码历史回顾与汉字编码标准"
早期计算机技术中,字符编码是信息处理的基础,对于汉字这种拥有庞大字符体系的语言来说尤为重要。最初,计算机系统中广泛使用的是7位的ASCII编码,它只能编码128个字符,显然无法满足中文等语言的需求。
为了实现计算机系统中对中文字符的处理,程序员们开发了特定的编码标准。这些标准逐渐发展,形成了目前所用的汉字编码体系。
GB2312编码是第一个针对简体中文设计的编码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局在1980年颁布。它收录了7445个字符,其中包括6763个汉字和682个其他符号。GB2312编码的汉字区采用了一种双字节编码方案,其中高字节的范围是B0-F7,低字节的范围是A1-FE,共占据了72×94=6768个码位,有5个空位是D7FA-D7FE。尽管GB2312极大地推动了简体中文信息处理的发展,但其只收录了7445个字符,对于汉字的丰富性来说仍然远远不够。
为了扩展对汉字的支持,1995年发布了GBK1.0标准,这是GB2312的扩展。GBK1.0收录了21886个符号,包括了21003个汉字字符,并且分为汉字区和图形符号区。GBK1.0的发布标志着对汉字编码的进一步完善,它极大地丰富了中文信息处理的能力。
2000年,GB18030标准成为取代GBK1.0的正式国家标准。GB18030编码收录了27484个汉字,同时扩展了对少数民族文字的支持,包括藏文、蒙文、维吾尔文等。这一标准的实施,为中文及其少数民族文字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从ASCII,到GB2312,再到GBK,最终到GB18030,这是一条向下兼容的发展路线。这意味着,新的编码标准在兼容旧标准的基础上提供了更多的字符支持。向下兼容性保证了新的编码系统可以处理旧系统中的编码文本,从而保护了历史数据的兼容性和连续性。
当前,PC平台普遍支持GB18030标准,但对于资源受限的嵌入式系统,如手机和MP3播放器等,因资源限制通常只支持GB2312编码。
至于"系统开源"这一标签,它指向的是开源系统和软件的开放性和自由使用特性。开源软件的一个核心特点是社区和公众可以自由地使用、研究和修改软件代码。尽管这个标签和编码标准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但它反映了IT行业中追求自由、开放和技术共享的社区精神。
压缩包子文件名称"encoding-history-master"表明了压缩包文件中包含的是与编码历史相关的资料或项目,可能包括历史文献、编码对照表、相关软件和代码等。这个名称也提示我们,编码系统的发展史是技术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记录了人类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解决语言编码的挑战。
491 浏览量
2025-01-06 上传
2025-01-06 上传
咣荀
- 粉丝: 33
- 资源: 4625
最新资源
- Chrome tab counter-crx插件
- Layui 元件库.zip
- KVStore:分布式多一致性键值存储
- nfr:一种轻量级工具,可对网络流量进行评分并标记异常
- Java-Http-Server
- jhipster-bookstore:使用jhipster(angular + spring + ehcache + mvn + grunt)生成的项目
- Open1560
- APx500_4.2.1 音频分析仪 APX515 APX525
- Hadoop&Hbase.rar
- qrrs:CLI QR代码生成器和用锈写的阅读器
- blink.X_blink_PIC_
- nycblog-semantichtml
- Android面试题.zip
- kubernetes-kargo-logging-monitoring:使用kargo部署kubernetes集群
- shiwai-readable-code
- ADT_Set___Lab_1_HW:DSA第一次实验室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