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NAT的P2P通信:洞穿技术分析
需积分: 10 2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1-01
收藏 881KB PDF 举报
"本文详细探讨了在使用网络地址转换(NAT)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点对点(P2P)通信的穿透技术,特别是‘打洞’策略。文章由Bryan Ford、Pyda Srisuresh和Dan Kegel共同撰写,深入分析了一种简单但非常实用的NAT穿透技术——打洞,它对于UDP通信的理解较为充分,并进一步展示了如何可靠地应用于TCP流的建立。通过对多种部署的NAT设备进行测试,研究发现约82%的NAT支持UDP的打洞技术,而大约64%的NAT支持TCP流的打洞。"
NAT(网络地址转换)是现代互联网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技术,它允许私有网络中的设备通过共享一个或少数几个公共IP地址来接入互联网,从而解决了IP地址短缺的问题。然而,NAT的存在给P2P通信带来了挑战,因为P2P网络中的节点通常无法直接通过全球唯一的IP地址相互找到。
打洞技术是一种解决NAT穿透问题的策略。在UDP通信中,打洞的基本原理是利用NAT设备的一致性行为,即NAT会记住从内部网络发出的首条连接请求,并在后续接收到相应源IP和端口的数据包时将其转发到内部网络。打洞技术的实施通常包括以下步骤:首先,两个位于NAT后的对等体各自向公共服务器发送请求,记录对方的公网IP和端口;然后,它们各自向对方的公网IP和端口发送数据包,NAT设备根据之前记录的信息将这些数据包转发到内网的对等体。
本文扩展了打洞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UDP,还探讨了如何在TCP流中应用打洞。TCP的连接建立过程更为复杂,因为它需要三次握手,但作者表明,通过精心设计的同步机制,打洞同样可以应用于TCP,实现P2P连接。
通过广泛的实地测试,作者收集了不同NAT设备对打洞技术的支持情况数据。结果表明,尽管并非所有NAT都支持打洞,但有相当一部分设备能够成功支持,这为P2P通信提供了可能性。对于UDP,约82%的NAT设备支持打洞;而对于TCP流,这一比例略低,约为64%。这些发现对于理解NAT穿透的可行性以及设计和优化P2P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Across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s"这篇论文为P2P通信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资源,详细解释了打洞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并提供了实际部署环境中的测试结果,有助于推动NAT穿透技术的发展和P2P网络的优化。
2018-06-16 上传
2010-05-01 上传
2021-04-06 上传
2021-05-16 上传
2017-03-17 上传
2021-06-14 上传
2021-03-12 上传
lanrui588
- 粉丝: 0
- 资源: 3
最新资源
- 前端协作项目:发布猜图游戏功能与待修复事项
- Spring框架REST服务开发实践指南
- ALU课设实现基础与高级运算功能
- 深入了解STK:C++音频信号处理综合工具套件
- 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软件无线电实验资料汇总
- CGSN数据解析与集成验证工具集:Python和Shell脚本
- Java实现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开发教程
- Change-OEM: 用Java修改Windows OEM信息与Logo
- cmnd:文本到远程API的桥接平台开发
- 解决BIOS刷写错误28:PRR.exe的应用与效果
- 深度学习对抗攻击库:adversarial_robustness_toolbox 1.10.0
- Win7系统CP2102驱动下载与安装指南
- 深入理解Java中的函数式编程技巧
- GY-906 MLX90614ESF传感器模块温度采集应用资料
- Adversarial Robustness Toolbox 1.15.1 工具包安装教程
- GNU Radio的供应商中立SDR开发包:gr-sdr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