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技术:程序与数据分离与数据独立性解析

需积分: 9 3 下载量 6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2 收藏 1.07MB PPT 举报
"数据库方法的特点-程序与数据分离-数据库第一章" 数据库方法的核心特点之一是程序与数据的分离,这是在传统文件处理系统中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传统的文件处理系统中,数据的结构紧密地嵌入在处理这些数据的程序内部,导致数据文件的任何结构改变都需要相应地修改所有依赖于该数据的程序,这种现象被称为数据依赖。然而,数据库方法引入了数据独立性的概念,旨在减少这种依赖,使得数据的管理和使用更为灵活。 数据独立性分为两个层次: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1.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意味着应用程序与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隔离。如果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比如数据文件的组织方式调整或数据的位置迁移,应用程序无需做任何修改,依然能正常运行。这种特性降低了系统维护的复杂性,因为更改存储策略不会影响到应用程序的逻辑。 2. 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则是指应用程序与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之间的关系。即使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发生了变化,例如增加了新的数据表或建立了新的关系,只要这些变化不影响应用程序所依赖的局部逻辑结构,应用程序就可以保持不变,继续正常执行。这允许数据库管理员根据需求进行结构调整,而不必担心影响到已有的应用程序。 数据库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末诞生以来,经历了从网状数据库、层次数据库到关系数据库的重大演变。E.F.Codd博士提出的关系统数据库模型,以其简洁明了的理论基础和强大的实用性,成为了数据库技术的主流。自那时起,关系数据库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企业管理、情报检索和辅助决策等领域,成为构建和优化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不断创新,出现了各种新的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类型,如面向特定应用领域的数据库(如EIS&DSS、CAD/CAM/CIM、计划统计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以及与之相关的先进技术,如数据仓库、大数据处理和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式数据库等。这些发展进一步扩展了数据库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应用范围,推动了信息化社会的进步。 数据库方法通过程序与数据的分离和数据独立性,实现了更高效、灵活和可靠的数据库管理,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